首页 > 碳排放新闻资讯

国务院再提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坚持受益者付费原则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11-12 09:31:08
热度:1

国务院再提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坚持受益者付费原则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

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我国将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把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

随着今年以来广州期货交易所(后简称为“广期所”)揭牌成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碳排放权期货受到的市场关注度也不断攀升。我国是潜在的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州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丽红近期指出,广期所携绿色低碳基因诞生,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品种研发工作。

国务院再提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据了解,早在201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及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两年多时间过去,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支持广期所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今年7月,历经七年试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为接下来推出期货交易打下坚实基础。

此前,生态环境部曾指出,由于碳排放现货市场尚未启动运行,现阶段推出碳排放期货条件不成熟。不过这一问题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随之迎刃而解。

有期货业相关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碳排放权市场的建设过程中,现货和期货要齐头并进,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碳排放权的价格会有较大波动,这意味着碳排放权现货交易会面临较大风险,而这对于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功能的期货市场而言,则可大显身手。”

据了解,碳排放权期货是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满足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碳价波动风险需求,提高碳期现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

从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2005年4月,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推出碳排放现货的同时推出了期货等衍生品,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且交易活跃,目前碳市场衍生品除期货、期权外,还包括碳远期、掉期、互换、价差、碳指数等,其中碳期货的交易规模最大,根据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数据,2020年欧盟碳期货交易占碳交易规模的93%。

朱丽红认为,碳排放权现货市场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全额交易机制,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存在交易透明度不够、流动性不足、资金占用成本高、交易效率较低,且容易衍生风险等问题。对比而言,碳排放权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连续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同时,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的控排企业,具有管理碳价格波动风险的内在需求,可以通过碳排放权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在谈到期货市场如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时,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碳期货研发工作,以公开、连续、前瞻性的碳排放价格,引导全社会合理配置减排资源,帮助实体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期货市场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产业相关品种的研发能力,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有用好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稳定经营,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获补偿

《意见》指出,要合理界定生态环境权利,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促进生态保护者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具体来看,主要涉及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以及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三大方面。

其中,在合理科学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逐步开展市场化环境权交易。明确取用水户水资源使用权,鼓励取水权人在节约使用水资源基础上有偿转让取水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在生态环境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落实生态保护地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外,我国还将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把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

最后,在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上。支持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培训,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绿色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试点。鼓励地方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程与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完善居民参与方式,建立持续性惠益分享机制。

展望未来,《意见》指出,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不断完善,以受益者付费原则为基础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基本形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