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大麦无纸化票务 文化消费领域的减碳实践
大麦无纸化票务 文化消费领域的减碳实践:日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线上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这意味着我们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工作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未来第三
日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线上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这意味着我们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工作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未来第三产业也面临降碳重任
不过,相对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中心的碳排放规模来说,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首先,当前的各项降碳措施更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也就是通过提高产业的碳排放成本,来倒逼企业去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以及产品结构调整。而在需求侧,我们虽然实施了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限塑令等措施,但这些措施多集中在商品消费领域,而非服务消费领域。其次,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来看,消费已经多年位居三驾马车之首,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经超过GDP的50%,而且这一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居民对服务的消费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扩大居民的服务消费,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刚性约束下,第三产业要通过积极降碳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虽然目前第三产业很多细分领域的碳排放规模,从表面看来可能远低于第二产业,但我们要考虑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如果不从现在起就采取降碳措施,未来碳排放规模会有很大增长,这会增加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
所以,如何帮助第三产业尤其是帮助消费者树立低碳理念,从改变消费习惯做起,从需求侧来推动供给侧的变化就很有意义。
大麦无纸化客票的降碳意义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娱支出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演出票房已经突破200亿大关,年增速7.3%。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果全部为纸质票,势必会涉及大面积能够产生碳汇的林地的砍伐,以及票纸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这个数量都是惊人的。除此之外,由取送票而发生的快递、交通费用还会带来额外的碳排放。
而客票作为观影消费的一次性凭证,只要能实现观影信息标识、真伪辨识、数据统计的功能,未必一定采用纸质载体的形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化的客票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纸质票。
以国内娱乐体育票务领域知名品牌大麦为例,三年推出无纸票2300万张,实现碳减排近1400吨,推动绿色消费增至64%。大麦统计显示,每增加1万张电子票约节省600度电,三年下来,累计帮助行业节约电耗140万度,节省下来的电力如果转移到演出环节,可支持900场大型演唱会举办。反过来,一场万人的演出现场,如果全部纸质票入场,约排放600千克二氧化碳,相当于一亩阿拉善梭梭树10年的碳汇量,也就是说一场2小时的万人演出的碳排放需要10年去中和。
此外,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还给用户消费体验带来了利好。大麦数据显示,无纸化票务核验效率平均为0.75秒/人,较纸质票提效25%,同时,电子票动态刷新,打破了纸质票被复制的顽疾,有效规避了“黄牛”造假。
同时,从消费侧看,越来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推崇 “扫码”“刷证”观演。大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无纸化消费占比仅为25%,2021年这一数据已经提升至64%。以演唱会580票价为例,一单快递15元,无纸化将降低用户2.5%购买成本,“物美价廉”获用户认可。
其实,与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客票无纸化的减排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但它的真正意义其实不在具体节约了多少碳排放成本,而是让消费者清楚的看到我们的服务消费环节是有碳排放的,如果供给侧相关产业要参与碳交易,未来这一块成本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只是枯燥地宣贯低碳理念很难达到效果,而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生动方式让消费者体会到降碳带来的成本节约,更有利于从需求侧加深对碳成本的理解。
其实,自从蚂蚁森林项目开始,阿里就在通过支付宝平台上一些寓教于乐的模块向消费者宣传“碳成本”和“碳效益”的观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种树”兑换水果,这是消费者通过降碳实实在在能够得到的福利。而在这背后是蚂蚁森林对降碳的实际贡献。未来随着碳成本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网上“种树”还是客票无纸化的实践,既有公益价值,又有商业价值。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碳排放的成本与自己切身相关时,双碳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上一篇:对话刘劲:谁应为碳排放负责
-
对话刘劲:谁应为碳排放负责2021-08-20
-
碳中和债设立以来半年发行规模超1300亿元2021-08-20
-
2022年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申报事项明确2021-08-20
-
碳交易,为啥能降低碳排放?2021-08-20
-
以系统思维推进湖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08-20
-
平安银行谢永林: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坚决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2021-08-20
-
《低碳变革》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1-08-20
-
2021年中国碳中和愿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上升有助于实现碳减排2021-08-20
-
李克强在河南考察并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专题会议;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1-7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0%2021-08-20
-
中国碳中和(01372)推气候产品销售平台气候商店2021-08-20
-
瑞银的“碳中和”洞察2021-08-20
-
金智科技:碳排放权放开交易的情况下 减排量可能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21-08-20
-
钢铁行业仍在碳达峰“半山腰”2021-08-20
-
河西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08-20
-
中国碳中和(01372):正式推出“气候产品”相关开发、推广和销售的一站式综合平台——“气候商店”2021-08-20
-
中国碳中和(01372.HK)正式推出一站式综合平台“气候商店”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