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监测碳排放 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监测碳排放 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本报记者陆成宽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本报记者陆成宽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关键原因。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排放状态加强约束。《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依赖于观测和模拟。在观测方面,卫星遥感由于特殊的观测地点和方式,可以在二氧化碳全球观测中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覆盖高分辨率的观测上,能够做到看得广、看得清;而模拟则主要是通过大气输送模型,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了国际上第一颗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GOSAT,美国OCO-2紧随其后,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有了自己的碳卫星以后,对于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会得到一个观测值和一个模拟值。这两个数据必然会存在差异。为了减小误差,我们会使用‘数据同化’法,得到最接近真实的数值。”杨东旭说。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碳同化系统与全球化学输送模式相结合,成功同化卫星观测数值与模拟数值,得到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先验通量相比,不确定度减少了30%—50%。
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科研人员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对此,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助力减少碳排放2021-08-16
-
国家能源局局长人民日报撰文: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2021-08-16
-
广期所总经理朱丽红:碳排放权期现货市场应形成合力2021-08-16
-
《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发布 浙江省强化科研攻关做好“双碳”工作2021-08-15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发了各界的持续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稳致远2021-08-15
-
嘉兴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落地2021-08-15
-
深圳“双碳”之路任重道远:687家碳排放管控单位100%履约 减排难度或持续加大2021-08-15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波动平缓 行业覆盖范围将扩大2021-08-15
-
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2021-08-11
-
为碳达峰碳中和 贡献交通力量2021-08-11
-
绿色金融盘活企业碳资产:多地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落地2021-08-11
-
河北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落地2021-08-11
-
以六大系统举措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1-08-10
-
通信业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行动2021-08-09
-
全国首单外资碳排放权质押业务落地2021-08-09
-
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