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金融科技支持绿色减碳目标 数据有效性瓶颈仍待打破
金融科技支持绿色减碳目标 数据有效性瓶颈仍待打破:8月13日,记者从360数科获悉,截至6月30日,360数科已帮助金融机构发放新能源绿色贷款逾20亿元,服务8.5万新能源车主,且放款数量和服务人数增长态势不减。在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过程中,
8月13日,记者从360数科获悉,截至6月30日,360数科已帮助金融机构发放新能源绿色贷款逾20亿元,服务8.5万新能源车主,且放款数量和服务人数增长态势不减。
在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过程中,金融科技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支撑。随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碳中和、绿色金融作为更重要的经营指向,以金融科技赋能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积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配套产品,打造系统能力。
从低碳产业的融资支持作为出发点,金融科技能帮助资金更具效率的流向相关产业。
瞄准产业助力方向,360数科继林业改革区业务尝试后,推进绿色消费领域产品的落地。自“双碳”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360数科围绕新能源汽车进行了专项产品设计,秉持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理念,加大对新能源车辆购买的消费金融扶持力度,针对性开展绿色通道、低碳补贴等举措,确定2021年服务10万新能源车主的目标。
360数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金融科技企业而言,除了加强自身绿色治理外,更应善用绿色金融工具,在金融活动环节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引导资金流向环境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行业。
据多家机构预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绿色投资的缺口还有待补足。如中公司此前研究预计,为实现“碳中和”标,中国的绿投资总需求约为139万亿元币。清华学对中国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的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满全球温升控制在2℃标导向转型路径,预计到2050年,中国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币。而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1.6万亿元,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
央行本周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等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这一目标下,金融科技企业在自身线上化、无纸化等运营优势可以较快转化成低碳价值之外,对外亦可输出相关产品给相关产业及融资方。如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日前即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马上消费金融已经通过全线上业务、金融云、电子合同、智能客服等,累计实现减排53.23万吨。此外,马上消费金融还参与政府节能减排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将与政府合作研发一套通用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今年年中,保尔森基会绿融中和北京绿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在《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以下简称《案例与展望》)中指出:中国要实现其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候承诺,每年需要万亿元级的绿投资,政府财政资只能负担其中的10-15%,巨量的投资有赖于社会资本的参与,这为绿融市场发展带来巨的投资机遇。随着中国绿融体系不断完善和规模持续扩,对融科技的需求也将益增。融科技在绿识别、险管理、环境候效益测算、信评价等等许多绿融发展领域都可提供降本增效、准确效的技术和服务。
这份报告也提出了对金融科技企业开展绿色金融的多项建议,包括重点研发区块链技术持绿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创新。利区块链的信息可靠、可追溯等特点,增强企业绿供应链融资信息透明度,为融机构开发绿供应链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和数据产品服务。利数据、智能等技术为融机构研发ESG险识别与定价的绿融科技产品和服务。重点研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中的难点,运智能对授信企业进碳核算和碳迹追踪,动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在绿色金融的科技投入方面,数据作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提高数据真实准确性,还需各方面加强统筹协调。
近年来,政府部门也正在积极发力,打通政务大数据,为绿色企业融资和绿色金融信贷提供数据支持。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1)》中透露,发挥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作用,甘肃兰州新区创新建成“绿金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四川依托联合环境交易所绿色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绿蓉融”,发布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评价标准,评选入库首批 150 家绿色企业和 55 个绿色项目,并实现与“天府信用通”平台全线对接,2020 年末,四川省联合环境交易所在天府信用通“绿色金融”专版累计上线绿色金融产品 13 项,办理融资申请金额 8.04 亿元。金融机构加快绿色转型,四川绵阳市商业银行成为全国第五家赤道银行。
但此方面工作或仍有改进提升的空间,《案例与展望》中指出,尽管政府部已经在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中开展了量作,但对于公共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难以溯源、数据质量不的问题,这样造成绿融科技使数据成本、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未来,因为数据法溯源,相关融科技产品在于持央货币具和监管问责等法提供很好的撑。
-
防止运动式“减碳”方能推进碳中和2021-08-15
-
碳中和共识下,能源转型有何投资机遇?2021-08-15
-
发展氢能产业:降碳减排 河北在路上2021-08-15
-
【干货】碳中和产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2021-08-12
-
碳中和:融资净偿还400.07万元,融资余额2788.82万元(08-11)2021-08-12
-
积极助力中企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08-11
-
甘肃绿色发展聚焦“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注入“活水”2021-08-11
-
谢和平院士:碳中和给煤炭行业带来颠覆性创新机遇2021-08-11
-
助力绿色金融体系 服务实体企业发展 重庆鈊渝租赁首笔光伏行业设备直租项目落地2021-08-11
-
推出“零碳公民”平台!中国碳中和(1372.HK)再度收涨8.27%2021-08-11
-
市场情绪回归 碳中和龙头/电池ETF盘中持续拉升2021-08-11
-
为碳达峰碳中和 贡献交通力量2021-08-11
-
绿色金融盘活企业碳资产:多地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落地2021-08-11
-
碳中和主题持续走强 碳中和ETF(159790)上市3日获超7亿元净申购资金2021-08-11
-
金属总动员之“未来金属”铝系列报告三:新能源遇上“碳中和” 重构供需格局2021-08-11
-
“零碳公民”上线 中国碳中和(01372.HK)推出To C碳信用资产综合交易平台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