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中金 | “碳”策中国(14):碳金融产品进入“标准时代”
中金 | “碳”策中国(14):碳金融产品进入“标准时代”:摘要 国内外双碳政策动态(4月8日~4月20日):1)国内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及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发改委等三部门发
摘要
国内外双碳政策动态(4月8日~4月20日):1)国内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及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电视电话会议等。2)国际方面,美国启动60亿美元核电信贷计划,纽约州数十亿美元的长期水电项目获批;欧盟委员会考虑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目前40%提高至45%;欧盟正式通过对俄制裁,进口总额或减少10%,煤炭禁令将从8月第二周生效;英国延长能源密集型产业支持计划;日本将加强对液化天然气项目投资,8.92亿美元财政援助将帮助开发新燃料;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达成天然气协议、希腊加快天然气勘探,以减少对俄进口依赖,等等。
热点“碳”究: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碳金融产品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市场工具和支持工具3大类,下属碳债券、碳远期、碳保险等12个产品。同时标准细化了6种产品的实施流程,且对实施主体做出认定。我们认为此标准的发布对我国碳金融领域的完善和发展有以下影响:第一,为碳金融产品提供规范,有利于促进各类碳金融产品有序发展;第二,标准先行,为将金融机构作为碳市场交易主体做好技术准备;第三,同时为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更多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转型行业:1Q22原煤生产10.8亿吨,同比增10.3%,3月以来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持续加力;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研究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2022年将继续实施粗钢产量压减政策,京津冀、长三角为重点区域。2)碳中和成长行业:双碳指数受估值调整和国内外供需匹配压力,继续承压走低,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6.1%。细分板块均表现不佳,动力电池、锂电池、风力发电和储能板块回调幅度均大于8%。分行业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行,光伏经理人指数下调1.6%。我们预计国内光伏装机有望加速,海外电价上调带来光伏需求超预期可能。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44.5万辆,同比增长约138%,维持高景气度;工信部称将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3)企业“双碳”行动:恒隆地产承诺于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截至4月19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1414支,规模超1.5万亿人民币,其中碳中和债存量113只,规模为1289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6%。从发行节奏来看,4月至今共计发行52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87亿人民币,其中5支为碳中和债,规模44亿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稳定在60元每吨,近两周共成交51.1万吨,成交金额为2920万人民币,活跃度有所提升。广东和北京碳市场近期活跃度提高,碳价呈现上涨趋势。3)ESG: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ESG信息;《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发布,明确了企业ESG披露原则与指标体系,规范披露要求与应用。
报告观点:1)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煤炭、电力及碳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总结及2022年展望)》称,预计2022年度煤炭产量稳中有增,进口量存在不确定性,煤炭需求仍有增长;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存在电力缺口;石化、化工、电力和民用航空等高耗能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预计全国CCER市场或在2022年重启;我国应利用多边、双边机制积极应对碳边境调节税等。2)科尔尼咨询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市场前景广阔,预计中国氢能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3300万吨增加到2060年1.3亿吨。其中,绿氢产量将快速攀升,预计将从2020年不到100吨水平上升至2060年的超一亿吨;电解水制氢占比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成为中国占比最大的氢气来源。
前沿科学与技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利用分子太阳能热能存储系统实现按需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休斯顿大学提出创建微型脉冲电源系统以缩小系统的储能组件;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全新机器学习系统,用于优化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以及电转换性能优于传统蒸汽轮机的新型热机;科隆大学研发出效率达24%的串联太阳能电池,等等。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图表:近两周国内外热点政策/事件追踪(2022年4月8日-4月20日)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网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建设统一能源市场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根据《意见》的总体要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
文件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同时,《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
4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该金融行业标准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既遵循了标准化、国际化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不同机构在实施应用过程中的差异性、复杂性,力求对机构在开发、实施碳金融产品过程中提出要求,同时为碳金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
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领域包括节能降碳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要聚焦重点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三是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领域建设。[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涉及ESG
4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该《指引》是在2005年版本基础上修订形成。《指引》进一步增加和丰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及方式,同时对近年来实践中的良好做法予以固化。其中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4]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4月8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通报碳市场数据造假有关问题,部署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作。会议指出,碳市场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碳排放数据是开展交易的基础,数据质量是碳市场的生命线。个别中介服务机构发生的数据造假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信心,严重危害碳市场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双碳”工作有序推进,影响恶劣,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会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造假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零容忍”,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查严处造假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坚决杜绝数据造假问题再次发生。要强化检查督导,切实推进问题整改,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回头看”。要以整改落实为契机,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压实各方责任,推动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行稳致远。[5]
发改委等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6]《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4月13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天津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大对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和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信贷资金供给,支持更多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获得优惠资金。《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保供稳价政策,畅通工业经济循环。具体包括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强化项目和工程投资,加速低碳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推动电力建设改造、启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等。[7]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
4月8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正式公布。《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特制定措施如下:1)支持企业加快节能改造;2)严格重点领域能效约束;3)强化能效标杆示范带动;4)提升节能服务管理水平;5)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6)推进大宗工业固废利用;7)加大节能设备开发应用;8)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8]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美国启动60亿美元核电信贷计划
4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拜登政府开放了一项60亿美元计划的申请,旨在帮助核电站努力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以实现美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美国能源部表示,核电站所有者可在5月19日之前申请该计划的第一轮资金,该轮资金将优先考虑已经宣布关闭的核反应堆。这60亿美元的资金将逐步分配,美国能源部可以在未来四年内拨款12亿美元,直至2035年结束最后一个四年期。[9]
美国纽约州批准加拿大长期水电项目
4月14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纽约州批准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长期水电项目,该项目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公用事业公司Hydro-Quebec向纽约市部分地区提供水电。该公司声称其美国合作伙伴Transmission Developers Inc将于2022年夏季开始建设水电供电线路,该线路的调试计划将于2025年进行。[10]
欧盟通过新的全面制裁,削减10%的俄罗斯进口煤炭、木材等产品
欧盟4月8日正式通过对俄罗斯实施的第五轮制裁,包括禁止进口煤炭、木材、化学品和其他产品。欧盟官员表示,这些进口禁令的总价值至少占欧盟一年从俄罗斯购买产品的10%。欧盟还限制向俄罗斯出口一些产品,包括航煤、量子计算机、先进半导体、高端电子产品、软件、敏感机械和运输设备,每年的总价值100亿欧元。针对煤炭的禁令将从8月的第二周开始全面生效。[11]
英国延长能源密集型产业支持计划
4月8日,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自2013年以来提供了超过20亿英镑(26亿美元)资金以支持能源密集型产业应对电力成本不断上涨,而这项政策将延长三年,政府所付金额也会相应增加。[12]
日本将加强对液化天然气上游项目的投资作用
4月15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工业部长表示,日本计划加强其在液化天然气(LNG)上游项目的投资作用,以刺激新的发展并促进其公司的燃料承购。[13]
日本将资助8.92亿美元帮助开发低排放燃料
4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国家支持的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表示,将拨款1145亿日元(8.92亿美元)帮助开发新燃料,如排放低二氧化碳的合成燃料。这笔财政援助是该国2万亿日元(156亿美元)绿色创新基金的一部分,该基金旨在促进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发展,以帮助世界第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14]
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达成天然气协议
4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达成协议,将天然气进口量增加约40%,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意大利寻找替代供应的第一项重大协议。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在访问阿尔及利亚时表示,达成的协议是意大利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重要一步。[15]
瑞士为电力行业准备金融安全网
4月14日,据路透社报道,瑞士政府表示正在为电力行业准备数十亿美元的金融安全网,原因是能源市场的剧烈价格波动意味着电力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支付与电力交易相关的保证金,因此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上升。能源部长西蒙内塔·索马鲁加(Simonetta Sommaruga)在伯尔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揽子计划的条款仍在讨论中,但其价值可能高达100亿瑞士法郎(107亿美元)且持续四年之久。[16]
葡萄牙将帮助耗油公司支付账单
4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葡萄牙政府将向水泥、钢铁和玻璃制造商等耗油公司提供补贴,以支付俄乌战争引起的30%的账单增长。经济部长安东尼奥·科斯塔·席尔瓦(Antonio Costa Silva)表示,政府初期将拨款1.6亿欧元(约1.75亿美元)用于第一个一揽子计划,以尽可能保证公司生产能力,每家公司将获得最高40万欧元的补贴。[17]
希腊加快天然气勘探计划
4月12日,据路透社报道,希腊总理表示希腊将加快天然气勘探,因为它希望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目标是到2023年底进行二十多年来的首次试探性钻探。总理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表示,潜在天然气储量的早期迹象使政府感到乐观,希腊的目标是到2023年底对其天然气储量潜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8]
墨西哥下议院支持修改采矿法,将锂国有化
4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墨西哥国会下院近期通过了一项采矿立法修正案,以便在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兹·奥夫拉多尔(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向立法者发送该法案的第二天将该国的锂储量国有化。该倡议以298票赞成获得批准,修改了1992年法律的部分内容,并指出锂的勘探、开采和使用仅在联邦当局授权下保留给各州。[19]
热点“碳”究:碳金融产品进入“标准时代”
随着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涌现出多种碳金融创新产品。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是一个现货市场,虽然北京、深圳、上海等多个地方碳市场试行了包括碳资产售出回购、碳资产质抵押贷款、碳债券、碳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但产品数量不多,交易规模较小,制度也仍不规范,相比欧盟更为成熟的、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仍有丰富其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2022年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JR/T0244—2022),公布日即生效。《碳金融产品》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不仅为未来一系列碳金融领域细则的出台搭建了具有一般适用性的指导框架,也为未来在碳市场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借贷、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做好技术准备。作为推荐性行业指导标准,文件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既遵循了标准化、国际化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不同机构在实施应用过程中的差异性、复杂性,力求对机构在开发、实施碳金融产品过程中提出要求,同时为碳金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0]
碳金融产品有哪些?
3大类、12种产品,及6种产品实施要求。《碳金融产品》正文包括碳市场产品分类和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两方面内容,界定3大类12种产品和其中6种产品的实施流程,并明确2大类实施主体,明确了更多非企业特别是碳市场中介和服务机构的参与。
金融产品分类,1)碳市场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等;2)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借贷等;3)碳市场支持工具,包含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
实施要求方面,文件对6种产品的实施流程做出规定,包括碳市场融资工具中的1)碳资产抵质押融资、2)碳资产回购、3)碳资产托管;碳市场交易工具下的4)碳远期和5)碳借贷;碳市场支持工具下的6)碳保险。
实施主体方面,形成了包括合法持有碳资产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以及提供碳金融产品服务的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清算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
图表:《碳金融产品》对金融产品类别的划分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碳金融产品》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中融资工具和实施流程的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注:《碳金融产品》中的碳交易借贷被划分为碳市场交易工具,此处并列作为实施流程对比
对我国碳金融领域的完善和发展有何意义?
第一,《碳金融产品》为碳金融产品提供规范,有利于促进各类碳金融产品有序发展。2021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首批绿色金融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填补了绿色金融领域行业标准的空白,明确基于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与泛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相比,《碳金融产品》更为详细、准确、规范的给出了碳金融产品分类以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实施要求。融资工具方面,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将碳资产托管纳入融资工具,有利于推动碳资产管理的集中化与专业化;交易工具方面,明确提出“有序发展碳交易衍生工具”,碳期货、期权等品种的引入有利于形成连续、公开、反映供求的价格预期,便于市场参与者对碳资产进行跨期配置。支持工具方面,碳指数直接反映了市场整体状况,碳保险可以规避减排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确保项目减排量按期足额交付,降低项目双方的投资风险或违约风险,确保项目投资和交易行为顺利进行,提供风险分散方面的支撑。明确支持工具产品也有益于信息服务和保险行业等更多主体积极参与,提高市场活跃度。
第二,标准先行,为将金融机构作为碳市场交易主体做好技术准备。《碳金融产品》将金融机构与控排企业并列,在规范上允许金融机构在发挥市场中介功能的基础上,也能够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融资工具交易,还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发挥碳市场融资工具准入规定方面的约束作用。我们认为技术性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为未来引入金融机构作为碳市场交易主体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三,或为其他排放权和资源使用权的市场机制建设提供设施共享等可行性参考。除碳排放权外,进一步发展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更多类别环境权益交易也是发挥环境经济手段实现综合污染物总量控排的必然需要。《碳金融产品》是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及其实施流程的规范,可以为其他排放权市场建设提供参考。同时,碳交易市场方面的实践能够首先完成相关机构主体的厘定,并整合注册登记系统、交易所等基础设施,为以后不同排放权交易品种间企业环境信息、交易记录、额度监控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提供支持。完善多层次、跨行业的泛绿色金融市场,也将为构建我国绿色交易的MRV体系(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奠定基础。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图表:行业政策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等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转型行业动态追踪
煤炭行业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研究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煤炭、电力行业重点企业及有关行业协会参加会议。会议指出,煤炭是重要基础能源,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意义重大。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研究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有利于引导煤炭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煤炭市场正常秩序。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根据各方面意见,抓紧完善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的有关规定,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煤炭市场价格秩序,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1]
一季度中国生产原煤10.8亿吨,同比增长10.3%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1—2月份比,原煤生产较快增长,进口大幅下降。3月份以来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持续加力,主要产煤省区全力挖潜扩能增供。3月份,生产原煤3.96亿吨,同比增长14.8%,增速比1—2月份加快4.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77万吨。进口煤炭1642万吨,同比下降39.9%,降幅比1—2月份扩大25.9个百分点。一季度,生产原煤10.8亿吨,同比增长10.3%。进口煤炭5181万吨,同比下降24.2%。[22]
3月全国进口煤炭1642.3万吨,同降39.91%,环增46.24%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3月份进口煤炭1642.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732.90万吨减少1090.6万吨,下降39.91%。较2月份的1122.98万吨增加519.32万吨,增长46.24%。3月份煤炭进口额为23.2亿美元,同比增长6.69%,环比增长34.35%。据此推算进口单价为140.97美元/吨,同比上涨61.57美元/吨,环比下跌12.48美元/吨。2022年1-3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5181.2万吨,同比下降24.2%,降幅较前2月扩大10.2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金额81.8亿美元,同比增长69.7%。[23]
山东:煤炭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电装机1亿千瓦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发布《关于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将稳固煤炭供应链。首先是稳定煤炭供应。以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智能化水平高“三类煤矿”为重点,积极释放先进产能,核增滨湖煤矿产能40万吨/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产保供,煤炭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推进万福煤矿及选煤厂项目建设,建设规模180万吨/年;加大晋陕蒙等省外煤炭资源开发,引导省内重点用煤企业与省外开发煤矿签订中长期合同,2022年煤炭调入能力保持在2.7亿吨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1亿元。[24]
钢铁行业
发改委称今年将继续压减全国粗钢产量,确保实现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于4月19日表示,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近3000万吨,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全面完成。将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25]
3月中国出口钢材494.5万吨,同比降34.4%
海关总署2022年4月13日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中国出口钢材494.5万吨,较上月增加132.5万吨,同比下降34.4%;1-3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317.9万吨,同比下降25.5%。3月中国进口钢材101.1万吨,较上月增加6.1万吨,同比下降23.4%;1-3月中国累计进口钢材321.8万吨,同比下降13.4%。3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8728.3万吨,较上月增加598.3万吨,同比下降14.5%;1-3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26835.7万吨,同比下降5.2%。[26]
2月份集装箱板等产量降幅较大,造船板继续快速回升
2月份,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中厚板轧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产量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1月~2月份累计产量同比全部下降。2月份,产品价格除特厚板环比略有下降外,其他品种均有回升。主要品种月度产量同比各有升降,其中集装箱板、锅炉容器板和家电板降幅较大,造船板产量继续快速回升。2月份,中厚板轧机生产特厚板、中厚板493万吨,同比减少77万吨,下降13.5%。1月~2月份累计生产1054万吨,同比减少92万吨,下降8.1%;热连轧机生产1443万吨,同比减少75万吨,下降5.0%;冷连轧机生产600万吨,同比减少14万吨,下降2.3%。2月份,重点统计企业造船板产量为86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上升16.2%。1月~2月份累计产量为177万吨,同比增加30万吨,上升20.3%。[27]
山东:2025年年底前,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
4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依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实施钢铁行业低碳循环发展。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日临”“莱泰”两大钢铁产业基地,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胶济沿线城市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提升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2025年年底前,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废钢在钢铁原料中占比达到30%左右。[28]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双碳指数受估值调整和国内外供需匹配压力,继续承压走低。尽管全球碳中和进程并未逆转,而俄乌局势僵持反复推高欧盟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疫情形势扩大新能源供应缺口。A股级港股市场仍在磨底期,尽管新能源发电量维持高增速,光伏组件环节技术迭代与下半年盈利预期改善、新能源车销量增速稳定等中长期利好持续,但短期面临供应链的结构错配、上游提价对利润分配和中间产品的流通形成压力等阶段性问题带来行情调整,同时前期较高的估值也出现回落。4月6日至4月19日期间,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6.1%,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3.0%)和恒生指数(5.0%)。2022年初至今,低碳行业指数下跌22.3%,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6.0ppt,同时跑输恒生指数11.6ppt。
细分板块均持续下行,动力电池、锂电池、风力发电和储能板块领跌。分行业来看,近两周碳中和相关成长行业指数普跌。动力电池、锂电池、风力发电及储能板块领跌,跌幅分别达到10.7%、9.4%、9.1%和8.9%。核电相对韧性,走低1.7%。
图表:碳中和概念指数近两周承压走低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4月19日
图表: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2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4月19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行,光伏经理人指数下调1.6%。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71%,其中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分别上涨0.8%,1.3%、0.7%,组件指数持平。国内方面,光伏经理人指数跌幅较两周前收窄,但中上游涨价压力仍在挤压全行业盈利水平,硅料阶段性供不应求状态持续。海外方面,地缘冲突下化石能源供应缩减,供给不确定性加剧,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和批发电价的上行,疫情持续影响运力和劳动力加大供应链风险,共同推高光伏电价。
双碳目标下国内光伏装机有望加速,海外电价上调带来光伏需求超预期可能。中金电新组认为,全球光伏需求仍然保持旺盛,持续看好辅材环节胶膜、玻璃和逆变器,主产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上游环节,以及下半年业绩预期改善、盈利高弹性的组件环节。
图表:光伏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产业链
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约138%,景气度维持高位。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5万辆,同比增长122.4%,环比增长43.6%。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19.0万辆,同比增长145.4%。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超过25%,景气度维持高位。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电池涨价影响,3月新能源品牌普遍提价,部分品牌提价后订单不降反增,部分品牌涨价前窗口期订单加速涌入,中金汽车组预计2Q22仍将保持景气度和渗透率。
行业动态方面,1)工业部等五部门4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9],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新能源车整体安全水平,为新能源车创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2)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4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高速发展新阶段,同时也要关注产业发展面临疫情散发、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工信部将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试点,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中长期,将完善支持政策,组织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同时,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30]
图表: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
资料来源:乘联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5万辆,同比增长122.4%
资料来源:乘联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业“双碳”行动
图表:国内重点企业“双碳”目标更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注:红色为近两周新增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和低碳产业,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超过1.5万亿人民币。据万得资讯,截至2022年4月19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31]存量1414支,存量规模为1.502万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4月初至今共发行52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87亿元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存量1289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比例为8.6%。截至2022年4月19日,境内碳中和债存量113只,存量规模1289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6%。4月初至今共发行5支,发行规模44亿元人民币,新增募投项目多集中在电力行业。
图表: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2年4月19日
图表: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2022年4月19日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价格稳定在60元每吨。截至2022年4月19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60元每吨,较两周前(2022年4月6日)收盘价维持不变。近两周全国碳市场共成交51.1万吨,成交金额共计2920万元人民币,较两周前15.6万吨成交里和907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金额有所提升。地方碳市场方面,上海碳市场价格维持高位;广东和北京碳市场近期活跃度提高,碳价呈现上涨趋势。欧盟碳市场价格较两周前(4月6日)上涨3.8%至79.9欧元每吨,成交活跃度较为低迷。
行业动态方面,4月8日下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碳市场数据造假有关问题,部署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作。[32]
图表: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4月19日
图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7省市试点市场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4月19日
ESG政策追踪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
4月1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33]《指引》共32条,进一步明确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定义、适用范围和原则,增加和丰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及方式,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同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约束。重点内容包括,在投资者说明会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强化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提出要求,明确他们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禁止出现八类情形。
下一步,证监会提出将在具体监管工作中督促上市公司认真落实《指引》提出的各项措施,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牵头起草的《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于4月16日发布,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明确企业ESG披露原则与指标体系,规范披露要求与应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进行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也可作为企业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参考依据。[34]
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安全视频会议部署开展环境事件安全排查工作
4月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生态环境安全视频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部署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要求各地突出重点,围绕涉重金属、涉危险废物、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等高风险企业、工业园区、水源地、历史污染遗留问题较多的矿山等开展排查。着眼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防范,深入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强调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具体内容及推进措施。[35]
双碳报告观点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煤炭、电力及碳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总结及2022年展望)》
4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煤炭、电力及碳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总结及2022年展望)》。报告在总结概括2021年我国煤炭、电力及碳市场发展基本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市场联动关系及热点问题,并就2022年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报告分煤炭篇、电力篇和碳市场篇。[36]报告主要观点为:
煤炭供需方面,预计2022年度产量稳中有增,进口量存在不确定性,煤炭需求仍有增长。预计2022年煤炭产能有较明显提升,跨季灵活调节性有望增强,全国煤炭产量43亿吨左右,增长4%左右。煤炭进口方面。2022年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活动和全球煤炭供需的影响有望减弱,但俄乌冲突可能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推高国际煤炭市场需求,进而造成进口货源紧张局面。同时考虑到海外煤价和海运费抬升,煤炭进口存在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我国煤炭进口2.5~3亿吨。双碳目标推进和能源转型进程中,可再生能源将继续替代一部分煤炭需求,但不能忽视煤炭在能源兜底保供和支撑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预计2022年,电力和化工用煤保持强劲,钢铁和建材维持刚性用煤需求,煤炭消费仍处于达峰过程中。
2022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中枢或将出现一定幅度回归。这是由于我国煤炭中长期合同范围扩大、煤价“合理区间”等对煤价起到有效引导作用。价格走势上仍呈较为明显的季节波动性,但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价格机制作用下,波动幅度将收窄,煤炭市场运行进一步趋向平稳。
2022年煤炭行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1)新的产需错配风险;2)俄乌局势对煤炭市场的影响;3)新形势下产能管理问题;4)煤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问题;5)库存调节与煤炭储备问题。
电力供需方面,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存在电力缺口。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偏紧,中电联预计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或将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偏紧,中电联预计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可能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2022年电力消费增长的支撑因素和制约因素:1)中央经济工作强调“稳增长”;2)国民经济循环保持畅通;3)基础建设领域投资加大;4)电能绿色替代持续推进。制约2022年电力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国外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经济;2)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3)国际出口增长仍有不确定性。
碳市场方面,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全国碳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1)缺乏顶层法律支持;2)数据质量有待提升;3)监管制度有待完善。试点碳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1)“潮汐”现象较为明显,交易活跃度还有待提升;2)履约质量有待提升,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用航空等高耗能行业都有望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今后试点碳市场将逐步加大同全国碳市场的协调力度,同时结合各自区域产业结构特色,立足本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行业覆盖范围。此外,预计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
近期欧洲能源危机和碳价格快速联动上涨主要归咎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激进气候政策下碳排放配额的供给持续减少;2)多重因素叠加下天然气市场的供需失衡;3)新能源低出力下电力市场的保供能力下降。据此,报告提出我国实现安全有效的能源低碳转型相关建议:1)应坚定立足国情,短期以稳为主的思路,强调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2)应统筹碳市场、电力市场、一次能源市场协同发展,构建“电碳煤气”市场体系;3)应以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为抓手,科学有序推进能源转型。
我国应利用多边、双边机制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碳边境调节税。1)争取我国相关能源气候政策在国际社会的认可。2)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3)优化我国对外出口产品、地区结构。
科尔尼管理咨询:《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Kearney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探讨氢能行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报告建议重点关注绿氢制合成氨、绿氢制甲醇、商用燃料电池车、直接还原铁炼钢和高等级供热等5大细分领域。[37]报告主要观点为:
可再生能源制氢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目前,中国能源行业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制氢,例如四川水电制氢、新疆光伏制氢、内蒙风电制氢等,为规模化生产清洁低碳氢能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绿氢产量的增加,将帮助作为氢能的头部消费国与生产国的中国在氢能市场乃至双碳领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氢能化是电气化的最佳替代方案。在那些无法电气化、难以减排,或对电池有较高限制、电气化成本收益不高的应用场景中,氢能是最佳的能源脱碳解决方案。从具体的下游应用来看,氢能的应用场景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主要在工业、化学品原料、建筑、钢铁生产、道路交通和区域轨道交通等行业。这其中,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氢能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从短期来看,合成氨、甲醇和炼钢脱碳以及商用燃料电池车将具备较为理想的商业化前景。
氢能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氢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3300万吨增加到2060年的1.3亿吨。其中,绿氢的产量将快速攀升。预计中国绿氢产量将从2020年的不到100吨,上升至2060年的超一亿吨,电解水制氢占比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成为中国占比最大的氢气来源。
中国氢能产业链已趋于完善。目前,中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
电解槽是绿氢制备的关键设备,其技术路线、性能、成本是影响绿氢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目前,碱式(AE)电解槽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较为成熟,已经商业化。而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与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槽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技术不够成熟。具体来看,碱式(AE)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是目前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具备商业化能力的唯二路径,且各有千秋。而对于中国来说,碱式电解水制氢最具经济性。
氢能的高密度储运是氢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中国氢能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高压气态储氢的技术相对成熟,在成本方面具备优势,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的氢气储运方式。报告指出,高压气态储运在中短期内仍将是储氢的主流方案,而未来低温液态氢储运有望逐步商业化。有机液态储氢以及固态储氢的技术尚在积极开发中,能否成为主流形式,还有待市场验证。
长管拖车是中国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氢气运输方面,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长管拖车、液氢罐车、管道运输。长管拖车所需的运输成本与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低,但运输规模与运输半径较为有限;液氢罐车将在液态储氢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渐成熟;氢气管道运输将是中长期氢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氢方面,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加氢站类型为初期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国内加氢站的主要类型有固定加氢站、撬装式加氢站和临时加氢站。从目前来看,固定加氢站的加氢速度快,在氢能大幅铺开后将是主流的加氢站建设模式。鉴于加氢站占地要求较高、审批较严等因素,油氢混建模式正在被中石化等加油站业主所采用。这将大幅节省占地面积并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
氢能的应用领域和场景具有很强的多样性。除了用作燃料,还可作为原料应用于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脱碳,主要包括工业原料、工业供热、交通运输、住宅取暖、发电等。其中,氢能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
中国氢能发展仍面临四个主要问题。首先,高成本是目前中国氢能产业推广的主要拦路虎;其次,从技术上来说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复杂度不容小觑;此外,激励措施与发展框架的细节将决定氢能的成功道路;最后,基础设施和运输方面的挑战也是氢能全面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氢能产业高效增长的核心基石。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按需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
4月1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瑞典和上海的研究团队基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开发的分子太阳能热能存储系统(MOST)实现了太阳能的捕获、存储,并可以将系统连接到热电发电机来进行发电。该技术基于一种专门设计的分子,当它与阳光接触时会改变形状,变成富含能量的异构体。异构体可以以液体形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例如在夜间或冬季。研究人员已经改进了该系统,现在可以将能量储存长达18年。专门设计的催化剂将储存的能量释放为热量,分子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因此可以在加热系统中重复使用。结合微米级薄的热电发电机,能源系统还可以按需发电。该研究在可再生和无排放能源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38]
休斯顿大学:通过微型脉冲电源系统缩小储能组件
4月12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下一代小型脉冲电力系统。他们提出创建一个微型脉冲电源系统,该系统可以缩小系统的储能组件,如电容器,并提供即时的功率浪涌。该研究表明,储能组件可以减少到雷达等关键应用中使用的传统脉冲功率系统的十分之一以下。研究人员表示这将有助于减少机器使用的空间,从而节省数十万美元的材料成本并提高其可靠性。新型脉冲电力系统的架构非常引人注目,美国能源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能源局(ARPA-E)最近授予他们100万美元的赠款,用于建造基于氮化镓(GaN)的小型脉冲电力系统。[39]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加速先进太阳能电池生产
4月1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全新的机器学习系统,用于加速优化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该系统可以将先前实验的数据以及基于人工观察的经验信息整合到机器学习过程中,使得结果更加准确。目前已经生产出的钙钛矿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18.5%,相当具有市场竞争力。[40]
科隆大学: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4%
4月1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串联太阳能电池。根据转化为电的光子(即电子)的比例来测量,其效率达到24%,成为迄今为止通过有机和钙钛矿基吸收剂的组合实现的最高效率。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41]
麻省理工学院:没有运动部件的新型热机与蒸汽轮机一样高效
4月13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没有移动部件的新型热机。这种新型热机是一种热光伏(TPV)电池,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电池,被动地从白热热源捕获高能光子并将其转换为电能。迄今为止,大多数TPV电池的效率仅为20%左右,最高纪录为32%。该团队的设计可以从1900至2400摄氏度或高达约4300华氏度的热源发电,且效率保持在40%左右,其性能优于传统蒸汽轮机。[42]
中国航天火箭院:世界首颗二氧化碳激光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4月16日,根据中国航天火箭院发布信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它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5台遥感仪器,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43]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图表: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44],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4月18日-4月27日全国低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45],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低气温预测
图表:4月18日-4月27日全国暴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
企业应借碳中和重塑竞争优势2022-04-21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碳中和将是新的文明形态的变化2022-04-21
-
实现碳中和,百万亿级海量资金从哪来?2022-04-21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到2050年碳中和领域约需250万亿元投资 当务之急是形成碳价发现机制2022-04-21
-
杭州亚组委:将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2022-04-21
-
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25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2022-04-21
-
周小川: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 以远期市场引导资金找到新技术2022-04-21
-
太阳能将在整个碳中和进程扮演最重要角色2022-04-21
-
聚焦新未来 问道碳中和2022-04-21
-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中国需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2022-04-21
-
周小川:中国需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2022-04-21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太阳能将在碳中和进程扮演最重要角色2022-04-20
-
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跃:践行碳中和理念需从理念向高效行动转变2022-04-20
-
周小川: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 以远期市场引导资金找到新技术2022-04-20
-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将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赛事2022-04-20
-
周小川:国内碳市场应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