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投融资超2.2万亿元!碳金融多点开花
投融资超2.2万亿元!碳金融多点开花: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绿色金融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帮助企业将无形的碳排放权转换成“真金白银”。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陆续推出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但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碳金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绿色金融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帮助企业将无形的碳排放权转换成“真金白银”。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陆续推出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但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碳金融面临不少挑战”“碳金融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77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碳金融产品和工具有碳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碳期货期权、碳保险、碳理财等,金融品种日趋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碳金融领域投融资规模超过2.2万亿元,包括财政支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碳市场交易等投融资方式。以绿色债券为例,2020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580亿元。其中约有1262.9亿元投向具有应对气候变化效益的领域,占比达48.9%,主要投向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以来,碳金融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金融创新的速度和金融业务的规模均有较为显著的增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环境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平对记者表示。
“各地方碳交易试点区域均开展了碳金融创新,包括碳排放权质押、碳配额回购、碳远期、借碳、碳信托以及碳基金等。”中节能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当前全国统一碳市场仍处于初期水平,碳交易以现货为主,仅允许控排企业参与交易,金融机构及个人尚未纳入。
记者采访获悉,未来我国将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另外,我国还将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我国还会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碳金融提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碳金融标准不完善、市场监管和激励政策待完善、碳金融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
在中节能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看来,碳金融相关标准不完善是首要问题。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明确了项目融资和非项目融资的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方法。“但对于金融机构实际应用而言,还需进一步细化。比如负债端的投资、债券、租赁以及证券等如何进行碳核算,融资主体碳排放和碳减排的数据如何取得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11月创设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就当前政策看,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有待扩展至其他类型的金融领域。”上述负责人直言,对于金融支持的碳减排项目,如何确认其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如何确保资金真正用于碳减排领域,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
张小平认为,“从世界范围看,发展碳金融都需要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和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合监管。两个部门之间监管权如何配置、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是否完善,都将影响碳金融的行业生态。”
四川环交所董事长何锦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角度讲,碳金融有三大功能,一是碳排放资源配置,二是碳资产定价,三是碳市场风险管理。“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碳定价,作为金融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这是所有金融工具或产品衍生的关键所在。”
张小平表示,排放权的价格会转化为成本,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一般而言,碳价越高,碳金融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但也会增加相关产业的成本。因此,碳价的走势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承受能力有直接关联。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的碳价平均在每吨40元左右。碳价的长期走势也是影响碳金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何锦峰看来,一个可信的碳价格,是在一个供需两旺的市场中,经过充分博弈,最后形成的均衡价格。因此,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努力,着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除了履约需求之外,也要激活储备、投资、公益等方面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需要减排政策的稳定性和明确性。”张小平认为,碳金融的发展基于对减排义务的预期,减排义务的法定化和由此带来排放配额的稀缺性是碳金融发展的前提。除电力行业外,在降碳背景下,减排义务具体会怎样落实到各个行业,还需要一定的政策细化时间。在此之前,碳金融市场会呈现一定的观望态势。
张小平对记者表示,在降碳背景下,碳金融不可能孤军深入。碳金融未来的发展,和完成降碳目标的整体资金需求及其满足方式有关。可以预见的是,有一部分资金是通过财政渠道供给的,但资金的主要提供方应该来自金融部门。在相关降碳政策发布后,资金需求将很快传至金融部门。
“金融部门是对市场变化和政策措施保持高度敏感的部门。”张小平表示,一方面,在政策完全明朗细化之前,会有一定的观望情绪;另一方面,在政策和市场的大方向确定后,碳金融会为即将出现的行业机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此外,业内人士坦言,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乏碳金融专业人才和机构。碳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具有气候、金融、产业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碳金融从业人员知识较为单一,缺乏对气候和产业的深入了解,导致在碳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政策要求,无法准确核算碳数据,亟待培育碳金融专业人才和第三方机构。
-
如何充分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12-09
-
《上海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印发2021-12-09
-
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直达机制2021-12-09
-
中材国际:公司已经制定全链条的低碳发展技术路线 在水泥工业碳减排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储备2021-12-09
-
全球碳金融运行仍面临巨大挑战2021-12-08
-
碳减排制度系列专题之一: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 对相关行业影响几何?2021-12-08
-
广东中山企业成功在澳门发行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2021-12-08
-
广东企业成功在澳门发行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2021-12-08
-
广东企业成功在澳门发行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2021-12-07
-
牧原股份:将不断加强低碳减排业务力度2021-12-07
-
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21-12-06
-
碳排放:欧洲碳价再创新高,但还可以更高!2021-12-06
-
15%——交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比例,成为落实“双碳”战略面临的一道考题2021-12-06
-
山东:“两高”新建项目需要进行碳排放减量替代2021-12-06
-
碳排放管理师报名优势2021-12-06
-
内蒙古:2025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碳排放将率先达峰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