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
中国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是湖相沉积形成的。包括二叠纪、白垩纪、古近纪及新近纪,空间上分布较广。
在湖盆形成、发育和萎缩的发展阶段中,湖相碳酸盐岩一般发育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盆水体持续扩张的阶段。
湖相碳酸盐岩主要特点:①广泛分布于浅水区。②具有层数多、单层薄、呈韵律性变化等特点。③岩性多样、受相带控制明显,不同相带上的碳酸盐岩类型,在平面上呈连续或不连续的带状环湖岸分布,滩相和礁相在滨浅湖区相对隆起的正地形顶部或斜坡地带发育,以泥质白云岩等。④产状因沉积相的差异而不同,多呈薄层状夹在黑色泥岩中。⑤湖相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的混杂更为普遍。中国典型湖相碳酸盐岩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组、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纯化镇组、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陕甘宁盆地上三叠统、山东平邑盆地古近系、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系、江汉盆地古近系潜江组、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主。另在,准噶尔盆地中二叠统等也有发育。
3.1.2.1 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储集性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多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物性总体较差(表3.4),以基质孔隙为主,基质孔隙发育程度决定储层有效性,裂缝发育程度决定产能高低。
表3.4 中国部分地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特征
按岩石类型,湖相碳酸盐岩可分为泥灰岩、泥云岩和泥云灰岩3类储层。按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4种:①孔隙型,常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隙、晶间孔隙、生物格架孔隙等,储集性能较好;②溶蚀孔洞型,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及溶洞为主,物性条件好;③裂缝型,多见于较薄的脆性碳酸盐岩,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油气运移通道,多属于中、低孔隙度储层,分布面积有限;④复合型,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者同时出现或出现其中的两种。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沙帐、玛湖地区二叠系粉砂质云岩、泥质云岩、云质粉砂岩储层致密,局部发育溶孔型与裂缝型储层泥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晶间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以细小孔喉为主,纳米级孔隙与裂缝较为发育。如火北2井2320.8m段储层致密,常规显微镜下分析为微层状含粉砂质泥质云岩,未见可视孔隙,扫描电镜下发现大量纳米级晶间缝,2625.5m段核磁有效孔隙小于5%,可动流体孔隙小于3%,岩性为泥质云岩。
3.1.2.2 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
湖相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同生、潜流、淡水渗流、浅埋藏及深埋藏等5种成岩环境和多种成岩作用,对储集性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同生胶结、大气渗流溶蚀、深层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不同成岩环境中,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发育程度不同,溶蚀作用在大大改善储层物性的同时,也使孔隙度在垂向上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白云石化作用包括准同生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受控于岩相。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等。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灰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裂缝,包括壳间缝、壳与胶结物之间的溶解缝,如构造缝和构造溶解缝—孔隙、壳内晶间孔—壳内晶间溶孔、溶孔—溶洞。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泥质白云岩致密储层,由于受成岩介质及有机质演化影响,成岩作用复杂,曾发生过白云石化、铁白云石化、方沸石化、去白云石化、硅化、钠长石化、方解石化、菱铁矿化、膏化、去膏化、黄铁矿化等多种成岩作用,对后期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尤其是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明显改善作用。部分白云质岩中溶孔较发育,溶蚀孔发育程度与暴露时间长短、白云石含量及有机酸溶蚀作用有关,具选择性溶蚀特点。溶蚀作用的强弱与碳酸盐岩含量关系密切,溶蚀作用发生于云质岩含量较高的层段。微晶云岩、砂屑云岩与砂质云岩溶蚀作用较强,泥质云岩溶蚀较弱。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碳酸盐层“甜点”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有以下3种: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云质岩溶蚀孔发育,云质岩储层储集性受云质、砂、粉砂含量多少影响明显;②克拉美丽山前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一段发育致密云质岩储层,局部发育溶孔型与裂缝型两类“甜点”,溶孔型“甜点”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③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储层中,风三段云质岩较发育,富有机质泥岩与云质岩呈互层,发育溶孔及微裂缝型“甜点”。
3.1.2.3 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
湖相碳酸盐岩多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湖湾环境。在陆源碎屑供应不足的湖湾区,水至深水区可形成泥云岩和泥灰岩。多以互层形式分布在碎屑岩剖面,厚度比例一般不到总厚度的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