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航运企业在十三五期间为什么发展多元经济

来源:碳中和网
时间:2021-04-26 13:02:22
热度:1

航运企业在十三五期间为什么发展多元经济?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航运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速分别为3.8%和4.7%,世界贸易相对经济的弹性系数由1.48降至1.25水平,海运需求增速也将相应减缓。“走出去”发展将使我国海运需求由原来的放射结构,转向全球网络化结构;同时针对“走出去”面临各种风险,要求海运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更好地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世界经贸发展环境变化

  1. 全球经贸增速放缓,区域和国家增长分化。

  世界经贸将保持低速稳定,贸易弹性系数下降。图1显示了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的变化,可以看出,突发事件的影响相对短暂和局部,而经济发展自身问题影响长远,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受到9·11事件影响,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一度有所下滑,但很快恢复,2000-2007年保持了年均4.4%的较快增长。同期,世界贸易年均增长6.5%,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48。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是发达国家长期积累问题的集中暴露,对世界经贸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严重下滑,2010年虽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受欧债危机持续、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出现增速缓慢、稳定的新态势。从未来几年发展看,根据IMF预测,未来世界经贸速度将进入低速但相对稳定的状态,贸易增速下降更为明显。预计“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速分别为3.8%和4.7%,世界贸易相对经济的弹性系数由1.48降至1.25水平,海运需求增速也将相应减缓。

  图1 世界经济增速

  

  发展中经济体地位继续提升,经济增长的引擎回归发达经济体。2000-2007年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速为6.7%,高于世界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发达经济体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如图2所示),欧美日经济同时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出现萎缩,发展中经济体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一度扮演了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依托技术优势,发达经济体增速呈现回升态势,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有所放缓,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差异明显缩小到1.1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期发达经济体的年均增速为2.5%,发展中经济体为4.9%(如图2所示)。按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绝对净贡献来计算,经济增长引擎开始回归到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相对于集装箱而言,大宗货物海运需求减缓将更加明显。

     2. 资源类大宗商品供需关系转换,商品价格相对低位。

  大宗资源类价格进入一轮低谷。在上一轮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对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类商品需求快速增长,天平向供给方倾斜,推动了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如图3和图4所示),同时也刺激资本对资源开发、生产投入大幅度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生产率效率持续提高和日益注重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需求减弱,而产出稳定增长,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天平向需求方倾斜,资源价格开始大幅下跌。石油价格一度跌至40多美元,中国铁矿石到岸价也跌至60-70美元的水平(如图3和图4所示)。从多个机构的预测来看,今后一个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很难有大幅提升。

    3. 技术孕育新突破,世界经贸构筑新格局。

  自身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调整都揭示出未来将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从重大技术突破自身规律看,当前正处于孕育期,尽管突破的核心技术难以预测,但可以看到信息化、能源和人工智能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都可以作为孕育突破的温床。身边就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正逐步改变着企业经营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突破了以往的商业模式。

  技术经济对比变化和各国战略调整,推动形成新的经贸格局。为有效应对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新问题,发达国家依托技术优势,促使经济逐步复苏,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重振制造业和德国工业4.0代表着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开始重新展现出新的活力,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同时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依托节能减排技术优势,大力推动低碳发展和碳交易,也在重塑世界制造业贸易格局,带动发达国家重回世界引擎地位。发展中实体之间经济增长也开始出现差异,金砖国家之间分化明显,预计“十三五”期印度经济年均增速约为6.5%,而巴西、俄罗斯分别降为2.7%和1.8%。世界经济力量、技术力量对比的变化,加之地缘政治和各国战略的调整,正在推动全球形成新的经贸格局,为适应这种变化,美国通过主导的TPP、TTIP意在构筑国际贸易的新规则
TPP,与此相对应,我国也通过全面推进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来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国家战略。

  “十三五”我国经贸发展特点

  1.我国经济转向中速增长阶段,经济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

  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图5显示了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的变化。2000-2010年我国经济、对外贸易分别保持了年均10.5%和20.2%的增长,2010年后呈现逐步放缓态势,2014年降为7.4%。当前,我国经贸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内部则处于“三期”叠加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新四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机遇、投资机遇、绿色机遇和对外合作机遇的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这些发展环境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预计2015年GDP增长约7%,“十三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速只要保持在6.6%(如图5所示),即可实现
2020年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按照人均GDP水平测算,我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对海运需求质量将全面提高。

       产业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并于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如图6所示)。未来,经济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而第三产业可望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占GDP比重持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从三驾马车的贡献来看,外贸和投资的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主要依托消费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并不能像第二产业那样直接拉动运输需求量的增长,这一态势使得运输需求对GDP增速弹性减弱。

  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与个别产业快速增长并存。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国家深化改革,还是实体经济发展,要素资本的作用正逐步减小,制度资本的作用开始显现,创新发展开始优于要素的投入,表现为在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各产业之间开始呈现明显分化,如电商业务、快递业务等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从企业效益看,近年来,尽管我国企业整体的回报在下降,但是少数产业回报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地区占经济比重下降。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逐步扭转了经济增速长期低于沿海地区的态势,2004年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根据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地区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所占GDP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如图7所示),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趋于均衡。

       2.对外贸易弹性下降,贸易伙伴多元化。

  外贸保持稳定增长,与经济弹性进一步下降。在加入WTO的带动下,2000-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了24.3%的年均增长(如图8所示),与
GDP的弹性系数高达2.25,明显高出世界1.5的平均水平,成为世界重要经贸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贸易放缓的影响,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2007-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较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0.2%,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随着贸易依赖度的提高,进出口弹性逐步下降,由2.25下降为1.16。“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将逐步转入平稳发展阶段,与
GDP的弹性下降为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保持在6.6%与GDP相当的水平。

  贸易区域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伙伴保持多元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贸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占贸易比重由2007年的89.6%逐步降为2014年的85.1%,美国、欧盟和日本所占比重由41.1%降为34.4%,而非洲、拉丁美洲所占贸易比重则由
8.1%上升为11.3%。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外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与东盟、非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

       3.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我国将实现由利用外资为主逐步转向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得格局转换。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形成了我国以引进外资为主的格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和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在继续注重利用外资的同时,也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流量已居世界第三,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都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两者基本均衡(如图9所示)。从我国“走出去”的重点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行业和优势农业。预计“十三五”期间对外投资将保持1000亿美元,“走出去”发展将使我国海运需求由原来的放射结构,转向全球网络化结构;同时针对“走出去”面临各种风险,要求海运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更好地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新战略推动海运发展转型发展

  1.新战略空前关注海洋,对于海运作用认识明显提高。

  国家新战略推动人们对于海运作用的认识。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新时期的目标。历史表明,在这个
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大国必在海洋上实现崛起。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访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些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一个传统陆地文明国家向陆海统筹转变。近年来,海运安全保障作用、海上咽喉要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相继发生的伊朗石油运输、马航370和他国觊觎我东海、南海主权等事件,使国民对于海运保障作用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2.海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将得到改善。

  与其他海运大国相当的海运经济政策值得期待。以国发〔2014〕3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海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海运强国的目标和七项任务,发挥财税政策支持作用是其中重要的经济政策。针对海运市场结构调整的形势,四部委联合发布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力推动了我国海运运力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针对海运业作为长期回报率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切实贯彻落实国发〔2014〕32号中“借鉴海运业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完善涉及国际海运的财税政策”,海运人长期追求的与其他海运大国相当的海运经济政策可望取得突破。

  3.环保力度不断加强,海运排放受到空前关注。

  PM2.5引发人们对大气质量日益重视。雾霾天气特别是2012年以来的PM2.5问题,引发全国人民对大气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于保护环境的认识也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一方面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逐步转化为各级政府的行动;二是法规日趋严格。在继续坚持单位碳排放下降的同时,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标志着由追求相对排放到追求对颗粒物绝对排放量的转变。

  海运排放引发空前关注。海运以往长期被视作环境友好型运运输方式,如今也因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船舶、港口作业的大气颗粒物排放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成为大型沿海港口城市的热点问题之一。“十三五”期间海运绿色发展、建立排放控制区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步推进实现。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包括    走出去战略什么时候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时间    经济新常态三大特征    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港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国家发展规划及其战略导向作用    港口经济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