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我们责任
来源:碳中和网
时间:2021-03-23 13:01:05
热度:1
低碳生活与我们责任?
厄尔尼诺现象、冰川融化、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人类的噩梦似乎还在眼前萦绕,很多年过去了,口号也喊过了多少个春秋,如今现代生产和生活造成的高碳排放已然达到了极限,倘若再不能引起全球性的高度重视,危害的将不仅仅是濒危的动植物,更重要的是人类在迈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把“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推到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说“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它所阐述的却是“可持续发展”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进入“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开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特别是伴随着世界博览博会即将在上海举行。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号召“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说,要更注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可见我们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低碳时代的到来,并积极采取对策。除此之外,上海世界博览会也劲刮绿色科技风,看上去“像个会发光的盒子”的英国馆就切实贯彻了“零碳排放”这一理念,所有建筑材料均可以循环使用。较之英国馆的新颖,中国馆也毫不逊色,中国馆摒弃了用电的空调,而是用废热、天然气代替能源产生的热能进行运作。场馆内更是明令禁止机动车通行而代之以节能车“叶子”。世界博览博会可谓无处不体现着生态环保的理念。
其实,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低碳生活是一种习惯而非刻意;低碳生活是一种境界而非委屈过活。支持低碳不能因为自己的“小”而不为,那样人人都不为的低碳生活是无从谈起的;也不能继续疲于奔命于自己的利益而我行我素,那些认为“排碳”与自己无关的心理只会让低碳生活化作泡影;更不能因为“先人后己”而相互推诿,那样逃避“减碳”的相互效尤只会让低碳生活停留在白纸上成为苍白而无力的口号。减少“排碳量”,落实在行动上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最终的受益者也必定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要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就是要把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搭筑起一座桥梁,让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触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生活方式的另一种概括,如今,跨进“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去为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而努力,低碳时代亟待各方的共同构建。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既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也是人民生活的服务者。地毯生活固然主要集中于人民生活的领域,即市民阶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撒手让市民自己主动去转变观念继而加以实践。诚然,于政府,管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助推其向环保生活方式转变势必是件棘手的事情,但是身在其职就应为人民谋利益,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为市民加快转变生活方式而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的环境,并适当地提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和辅助性出台一些政策以积极引导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低碳生活方式是居民所希冀过上的生活,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一种社会良性循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市民共同努力可以推动整项工作快速有序的展开。
城市市民应该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理念”。低碳时代才刚刚起步,低碳生活也才刚刚开始,这个系统而又理论化的设想让市民望而生畏是正常的。城市市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期内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至少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担负起减少个人“碳足迹”的责任,培养低碳生活的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低碳时代到来了,我们脚下的道路任重道远,低碳时代,我们共同努力。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面对全球暖化 低碳经济时代我们不能退缩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接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
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应该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便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所谓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推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依靠低碳经济化解危机、寻求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占据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现实途径。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 发展低碳经济,已绝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中国的积极行动,许多地区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探索低碳经济的道路中,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逐渐得到深刻认识,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有机组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前置命题。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经济形态,将高度体现环境优先的原则。
低碳经济,今天的行动,将成就明日的辉煌。
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把“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推到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说“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它所阐述的却是“可持续发展”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进入“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开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特别是伴随着世界博览博会即将在上海举行。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号召“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说,要更注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可见我们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低碳时代的到来,并积极采取对策。除此之外,上海世界博览会也劲刮绿色科技风,看上去“像个会发光的盒子”的英国馆就切实贯彻了“零碳排放”这一理念,所有建筑材料均可以循环使用。较之英国馆的新颖,中国馆也毫不逊色,中国馆摒弃了用电的空调,而是用废热、天然气代替能源产生的热能进行运作。场馆内更是明令禁止机动车通行而代之以节能车“叶子”。世界博览博会可谓无处不体现着生态环保的理念。
其实,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低碳生活是一种习惯而非刻意;低碳生活是一种境界而非委屈过活。支持低碳不能因为自己的“小”而不为,那样人人都不为的低碳生活是无从谈起的;也不能继续疲于奔命于自己的利益而我行我素,那些认为“排碳”与自己无关的心理只会让低碳生活化作泡影;更不能因为“先人后己”而相互推诿,那样逃避“减碳”的相互效尤只会让低碳生活停留在白纸上成为苍白而无力的口号。减少“排碳量”,落实在行动上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最终的受益者也必定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要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就是要把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搭筑起一座桥梁,让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触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生活方式的另一种概括,如今,跨进“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去为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而努力,低碳时代亟待各方的共同构建。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既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也是人民生活的服务者。地毯生活固然主要集中于人民生活的领域,即市民阶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撒手让市民自己主动去转变观念继而加以实践。诚然,于政府,管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助推其向环保生活方式转变势必是件棘手的事情,但是身在其职就应为人民谋利益,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为市民加快转变生活方式而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的环境,并适当地提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和辅助性出台一些政策以积极引导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低碳生活方式是居民所希冀过上的生活,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一种社会良性循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积极参与,与市民共同努力可以推动整项工作快速有序的展开。
城市市民应该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理念”。低碳时代才刚刚起步,低碳生活也才刚刚开始,这个系统而又理论化的设想让市民望而生畏是正常的。城市市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期内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至少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担负起减少个人“碳足迹”的责任,培养低碳生活的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低碳时代到来了,我们脚下的道路任重道远,低碳时代,我们共同努力。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面对全球暖化 低碳经济时代我们不能退缩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接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
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应该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便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所谓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推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依靠低碳经济化解危机、寻求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占据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现实途径。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 发展低碳经济,已绝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中国的积极行动,许多地区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探索低碳经济的道路中,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逐渐得到深刻认识,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有机组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前置命题。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经济形态,将高度体现环境优先的原则。
低碳经济,今天的行动,将成就明日的辉煌。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低碳环保 低碳生活论文 低碳生活好处 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 低碳生活知识 低碳生活有哪些 低碳生活意义 低碳生活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低碳生活 中国式低碳生活 怎么低碳生活 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上一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表怎么写啊?
- 火力发电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别?2021-04-02
- 急求家庭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2021-04-02
- 使用绿色能源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不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是A.煤B.风能C.太2021-04-01
- 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2021-04-01
- 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2021-04-01
- 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2021-04-01
-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2021-04-01
- 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方法是()A.限制工业生产中二2021-04-01
- 天然气能减少碳排放吗2021-04-01
- 碳排放监视卫星的原理是什么?除了观测二氧化碳分布外还有什么其它意义2021-04-01
- 二氧化碳排出大国主要包括哪几个国家2021-04-01
- 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