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高考政治问题
来源:碳中和网
时间:2021-03-12 13:01:12
热度:1
2010年浙江高考政治问题?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热点试题
一、 选择题
2009年12月18日,“光爱之行•十万只节能灯情定西部”捐赠仪式在安定区内官营镇举行。本次捐赠的10万只节能灯将陆续送往安定区的27520家农户和215所农村中小学并进行免费安装。据测算,这些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347242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739吨,可减排二氧化碳4334吨。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做法 ( A )
①有助于人们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②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③说明科技进步会自然带动环境保护
④是提倡适度消费的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为推动绿色照明工程,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了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办法,对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购买节能灯分别予以30%和50%的补贴。这两年,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8亿只,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用户节电省钱得实惠、社会节能减排扩内需”的良好效果。这表明 ( B )
A.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越多越好
B.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C.发展绿色经济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D.财政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进入2009年以来,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3月份出台“太阳能屋顶计划”,7月份出台了“金太阳计划”和风电固定电价等政策。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节能的新方式。这表明 ( B )
①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发展
②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③我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要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必须 ( C )
①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②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
④更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一贯突出“两个坚持”的立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据此回答5-6题。
5.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体现了我国( B )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D.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6.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指发达国家继续承担中期大幅量化减排任务,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国情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上述原则体现了 ( C )
A.我国主张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B.我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同盟关系
C.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我国与发达国家利益分歧严重
7.2009年6月5日,许多郑州市民聚集在环保广场敲响“环保警世钟”;11位西安市民骑着自行车宣传环保,他们中有7为是有车一族,也要“停驾一天”。上述做法 ( C )
A.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B.反映了我国公民能够积极地行使权利
C.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
D.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8.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体现了 ( D )
A.事物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
B.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统一性之中
C.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大量制度需要在国内尽快建立。其中,很关键的是需要在“十二五”规划和未来的中长期规划中建立相应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并将国家目标有效分解并分配到各地区和个部门。运用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9. 中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这体现了 ( A )
A.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之所以强调将国家目标有效分解并分派到各地区和各部门。是因为 ( D )
A.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B.搞好了部分也就搞好了整体
C.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制约整体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引起气候变化的大量碳排放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 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碳排放实现工行业高速发展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对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是其现在和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年人均碳排放量为19吨,而中国人均4.1吨,还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约30亿人年人均碳排放量不到1吨。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是一个基本前提。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的一段精彩论述,鲜明地代表了中国的立场:“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眼前,不看历史;不能只看总量,不看人均;不能只看生产,不看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
材料三: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人类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反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和挑战。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给人类提出了新课题。要改善民生,必须节能减排,否则,经济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人类如何才能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参考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当前不看历史,只看总量不看人均,只看生产不看消费。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都有责任减排温室气体,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不同。③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如实地把事物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清事物发展的阶段。同时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刚进入工业化阶段。
(2)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一样平等的享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权利。发达国家不能要求中国只履行减排义务而不享受主权国家的发展权。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坚决维护中国的大家利益,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坚决反对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有助于推动公正合理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
(3)①各国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重视对科技和环保的投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②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绿色生产,较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和绿色消费,坚决克服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12.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如热浪、沙暴、飓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个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有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材料二: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促进全球环境意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人们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哦里只有一个生命。”“大自然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等公益广告、图片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简要说明。
(2)请你为“世界环境日”设计几个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1)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社会环境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文化活动的产生,并转化为世界各国人民及其政府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①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②绿色出行,我们是环保好市民。③关爱地球,保护环境。④水,人类的生命之源。等等
一、 选择题
2009年12月18日,“光爱之行•十万只节能灯情定西部”捐赠仪式在安定区内官营镇举行。本次捐赠的10万只节能灯将陆续送往安定区的27520家农户和215所农村中小学并进行免费安装。据测算,这些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347242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739吨,可减排二氧化碳4334吨。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做法 ( A )
①有助于人们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②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③说明科技进步会自然带动环境保护
④是提倡适度消费的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为推动绿色照明工程,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了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办法,对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购买节能灯分别予以30%和50%的补贴。这两年,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8亿只,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用户节电省钱得实惠、社会节能减排扩内需”的良好效果。这表明 ( B )
A.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越多越好
B.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C.发展绿色经济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D.财政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进入2009年以来,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3月份出台“太阳能屋顶计划”,7月份出台了“金太阳计划”和风电固定电价等政策。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节能的新方式。这表明 ( B )
①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发展
②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③我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要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必须 ( C )
①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②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
④更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一贯突出“两个坚持”的立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据此回答5-6题。
5.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体现了我国( B )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D.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6.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指发达国家继续承担中期大幅量化减排任务,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国情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上述原则体现了 ( C )
A.我国主张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B.我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同盟关系
C.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我国与发达国家利益分歧严重
7.2009年6月5日,许多郑州市民聚集在环保广场敲响“环保警世钟”;11位西安市民骑着自行车宣传环保,他们中有7为是有车一族,也要“停驾一天”。上述做法 ( C )
A.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B.反映了我国公民能够积极地行使权利
C.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
D.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8.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体现了 ( D )
A.事物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
B.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统一性之中
C.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大量制度需要在国内尽快建立。其中,很关键的是需要在“十二五”规划和未来的中长期规划中建立相应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并将国家目标有效分解并分配到各地区和个部门。运用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9. 中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这体现了 ( A )
A.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之所以强调将国家目标有效分解并分派到各地区和各部门。是因为 ( D )
A.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B.搞好了部分也就搞好了整体
C.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制约整体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引起气候变化的大量碳排放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 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碳排放实现工行业高速发展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对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是其现在和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年人均碳排放量为19吨,而中国人均4.1吨,还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约30亿人年人均碳排放量不到1吨。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是一个基本前提。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的一段精彩论述,鲜明地代表了中国的立场:“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眼前,不看历史;不能只看总量,不看人均;不能只看生产,不看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
材料三: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人类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反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和挑战。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给人类提出了新课题。要改善民生,必须节能减排,否则,经济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人类如何才能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参考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当前不看历史,只看总量不看人均,只看生产不看消费。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都有责任减排温室气体,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不同。③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如实地把事物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清事物发展的阶段。同时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刚进入工业化阶段。
(2)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一样平等的享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权利。发达国家不能要求中国只履行减排义务而不享受主权国家的发展权。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坚决维护中国的大家利益,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坚决反对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有助于推动公正合理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
(3)①各国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重视对科技和环保的投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②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绿色生产,较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和绿色消费,坚决克服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12.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如热浪、沙暴、飓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个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有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材料二: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促进全球环境意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人们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哦里只有一个生命。”“大自然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等公益广告、图片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简要说明。
(2)请你为“世界环境日”设计几个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1)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社会环境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文化活动的产生,并转化为世界各国人民及其政府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①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②绿色出行,我们是环保好市民。③关爱地球,保护环境。④水,人类的生命之源。等等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浙江高考改革 2017浙江高考政治试卷 2018浙江高考政治试题 浙江高考政治 2018浙江高考政治试卷 2019浙江高考政治试卷 浙江高考政治真题 2018浙江政治选考试卷 2018年4月浙江政治选考试卷 2018浙江高考文综试卷 2017浙江4月选考政治 2017浙江11月选考政治上一篇: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介绍
- 德班会议;全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拜托各位了3Q2021-04-02
- 火力发电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别?2021-04-02
- 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标准是多少吨????2021-04-02
- 急求家庭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2021-04-02
- 节能减排,碳排放量2021-04-02
- 节能减碳和节能减排的区别是什么2021-04-02
- 节能减排的潜力有多少?算算碳排放2021-04-02
- 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能灯以代替白炽灯,因为2021-04-01
-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2021-04-01
- 节能减排和节能减碳的区别是什么2021-04-01
- 碳排放量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那碳排放量中的碳具体指的是什么呢?2021-04-01
- 2000年至2010年我国碳排放量是多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谢谢!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