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7个城市能源消耗的数据
来源:
时间:2022-06-08 14:01:00
热度:1
安徽17个城市能源消耗的数据?你是学环境工程还是什么相关专业的 ? 毕业论文现在才弄吗?? 说具体一点我给你 哪17个城市??????直接全省的数据不行吗? 能源消耗主要指什么 煤?石油年消耗量? 一、环境质量
你是学环境工程还是什么相关专业的 ?
毕业论文现在才弄吗??
说具体一点我给你 哪17个城市??????直接全省的数据不行吗?
能源消耗主要指什么 煤?石油年消耗量?
一、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1、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水体污染依然严重。40%的断面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淮河支流水体污染重于干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的断面达6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巢湖流域
巢湖湖区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近年来,巢湖湖区水体营养状态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巢湖9条出、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断面水质很差(劣Ⅴ类),其它5条河流断面水质尚可(Ⅳ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3、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仍保持优良(Ⅱ类)。
长江支流水体与上年相比污染有加重趋势,10条主要支流中,有8条支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4、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干流及支流水质仍保持全部优良(Ⅱ类)。
5、主要水库
全省主要水库水质良好(Ⅱ~Ⅲ类)。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6、地下水
全省8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中,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阜阳市深层地下水第一含水层水位上升了0.3~0.5米。
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沿淮河污染河段及城市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氟化物超标现象比上年有所增加。
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4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8个水源地出现监测指标超标。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粪大肠菌群和总磷;饮用水地下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
(二)大气环境
1、城市空气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尚好,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5个,三级标准的城市9个,劣三级标准的城市2个。1个城市尚未开展监测。
2、酸雨
全省降水年均pH值在4.7~7.5之间,出现酸雨的城市有10个。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的城市有4个,铜陵市、池州市酸雨污染较重,酸雨频率分别达63%和58%。
(三)声环境
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全省城市道路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75~73分贝)的城市2个,中度污染(70~73分贝)的城市5个,轻度污染(67~70分贝)的城市7个,仅有3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67分贝以下)。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57~60分贝)的城市4个,中度污染(55~57分贝)的城市6个,轻度污染(53~55分贝)的城市3个,仅有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53分贝以下)。
(四)生态环境
1.土地
2002年,全省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594.60万公顷,园地34.24万公顷,林地338.99万公顷。建设用地: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122.46万公顷,交通用地27.62万公顷,水域(包括水利设施用地及水面)199.99万公顷。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614.51公顷,同期全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9215.63公顷。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8674.67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0平方公里,中度为4300平方公里,强度为660平方公里,极强度为96平方公里,剧烈为18.67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丘区和江淮丘陵岗地。
2.森林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2667.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95%。
3.生物多样性
物种:全省有高等植物4245种,维管束植物3645种。在维管束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种。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557种,其中兽类96种,鸟类354种,爬行类68种,两栖类39种。全省野生脊椎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2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71种。
湿地:全省湿地总面积284.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0.3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70.4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213.9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1处,面积57.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4.11%,其中按保护区级别划分:国家级保护区5处,面积13.65万公顷;省级保护区25处,面积42.85万公顷;县级保护区1处,面积0.67万公顷。按保护区类型划分: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1处,面积26.70万公顷;湿地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30.47万公顷。
风景名胜区:全省共建立各类风景名胜区3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总面积35.76万公顷。
森林公园:全省共建设森林公园38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13处,总面积11.80万公顷。
4、地质灾害
全省发生重要地质灾害147处,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122处,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沿江丘陵地区。
二、污染物排放
(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4.28亿吨,比上年增加0.7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6.46亿吨,占总量的45.24%,比上年增加0.1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82亿吨,占总量的54.76%,比上年增加0.5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1.36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1.09万吨,比上年减少0.6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12.59万吨,占总量的30.64%,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28.50万吨,占总量的69.34%。
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5.04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排放2.04万吨,占总量的40.48%,生活废水中排放3.00万吨,占总量的59.52%。
(二)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5118.84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1.2亿标立方米。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9.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4.91万吨,生活及其他排放量为4.75万吨。
烟尘排放总量为24.31万吨,比上年减少2.1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0.70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3.61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24.09万吨,比上年减少1.20万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414.69万吨,比上年增加152.8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607.79万吨,比上年增加63.55万吨。(四)污染事故
2002年,全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58起,比上年增加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2.9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184.6公顷,污染鱼塘面积31.6公顷。
三、环境保护与建设
(一)“十五”环保计划实施
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202.2亿元。截止2002年底,已有108个项目立项,72个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3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5.9亿元。明光市、固镇县等13个污水处理厂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新开工项目计划,国债资金支持1.69亿元。
淮河、巢湖两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83个,投资64.8亿元;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49个,投资48.7亿元,两流域项目均列入国家计划,为“十五”期间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巢湖流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治理巢湖污染项目已全面建成。酸雨控制及环境改善项目已与亚洲开发银行正式签订协议, 共9个子项目,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47亿美元。
环境改善--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启动,其中8个市的子项目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合肥、蚌埠、马鞍山市已率先开工建设。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进展顺利,70%的治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完成。
2002年,新增“三废”设计处理能力:废水15.04万吨/日,废气548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5253吨/日。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进一步落实,除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均比上年有所削减。
(二)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紧紧以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为中心,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2002年,组织编制了清洁生产审计指南和技术要求,对70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截止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12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3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
2002年,开展了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的生产企业及其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情况。对收缴的"毒鼠强"等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安全处置。
2002年,全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审批1120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3.6%。“三同时”执行率90.6%,在310个验收项目中,“三同时”合格率100%。为防止污染反弹,全省共检查企业8948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0起。同时,在淮河流域率先实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共向1050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进一步巩固了“一控双达标”成果。(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02年,全省大力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6.02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15.35万公顷,平原绿化0.67万公顷。在成片造林中退耕还林9.99万公顷,长江防护林2.31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8.35万公顷。四旁植树完成1.03亿株。
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共安排水利投资107.7亿元,长江干流堤防得到加固。沿江排涝泵站、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治淮工程、城市防洪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
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管理日趋规范。沿淮调蓄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开始启动。两淮煤矿、马鞍山铁矿的矿区生态恢复和保护取得进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生态示范区及试点单位22个,示范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06%。创建了1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个环境保护先进城镇。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芜湖市马塘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金寨县、涡阳县、马鞍山南山铁矿、黄山市黄山区作为第二批全国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命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2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32个,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5个,省级重点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达到100个。2002年,全省使用氮、磷肥161.3万吨,比上年减少8.1%;农药使用总量7.43万吨,比上年增加1.7%。
2002年,完成了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共获取数据52.6万个,摸清了我省生态家底,建立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查询系统。《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达到了国内同类型研究的领先水平。
(四)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改善。2002年,全省设市城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投资3.87亿元,园林绿化投资2.45亿元,市容环境卫生投资2.23亿元,燃气投资2.82亿元。新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为37.9平方公里和22.8平方公里,新增自来水日生产能力8.51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990吨。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个,合肥市南淝河、马鞍山雨山湖、池州百荷公园等局部区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9037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008公顷,比上年增加1585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5.50%上升至25.63%;全省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021.10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48平方米。
2002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47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61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46.4万吨,比上年增加8.8万吨,城市用气人口699.1万人,燃气普及率62.42%。
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奋斗目标,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模"领导小组和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工作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实施。
(五)其他基础工作
环境监察手段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累计安装污染自动监控装置601台,共对475个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不同方式的自动监控。2002年征收排污费1.39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得到改善,全省共建设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了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为全省环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和推动作用。环境法制、科技、信息、环保产业工作逐步推进,重点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国际合作在争取资金、培养人才、技术交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7个省辖市、55个县(市)分别独立设置了环境保护局,全省环保系统人员总数达4388人。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人员素质及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毕业论文现在才弄吗??
说具体一点我给你 哪17个城市??????直接全省的数据不行吗?
能源消耗主要指什么 煤?石油年消耗量?
一、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1、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水体污染依然严重。40%的断面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淮河支流水体污染重于干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的断面达6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巢湖流域
巢湖湖区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近年来,巢湖湖区水体营养状态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巢湖9条出、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断面水质很差(劣Ⅴ类),其它5条河流断面水质尚可(Ⅳ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3、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仍保持优良(Ⅱ类)。
长江支流水体与上年相比污染有加重趋势,10条主要支流中,有8条支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4、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干流及支流水质仍保持全部优良(Ⅱ类)。
5、主要水库
全省主要水库水质良好(Ⅱ~Ⅲ类)。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6、地下水
全省8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中,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阜阳市深层地下水第一含水层水位上升了0.3~0.5米。
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沿淮河污染河段及城市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氟化物超标现象比上年有所增加。
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4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8个水源地出现监测指标超标。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粪大肠菌群和总磷;饮用水地下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
(二)大气环境
1、城市空气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尚好,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5个,三级标准的城市9个,劣三级标准的城市2个。1个城市尚未开展监测。
2、酸雨
全省降水年均pH值在4.7~7.5之间,出现酸雨的城市有10个。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的城市有4个,铜陵市、池州市酸雨污染较重,酸雨频率分别达63%和58%。
(三)声环境
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全省城市道路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75~73分贝)的城市2个,中度污染(70~73分贝)的城市5个,轻度污染(67~70分贝)的城市7个,仅有3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67分贝以下)。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57~60分贝)的城市4个,中度污染(55~57分贝)的城市6个,轻度污染(53~55分贝)的城市3个,仅有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53分贝以下)。
(四)生态环境
1.土地
2002年,全省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594.60万公顷,园地34.24万公顷,林地338.99万公顷。建设用地: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122.46万公顷,交通用地27.62万公顷,水域(包括水利设施用地及水面)199.99万公顷。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614.51公顷,同期全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9215.63公顷。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8674.67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0平方公里,中度为4300平方公里,强度为660平方公里,极强度为96平方公里,剧烈为18.67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丘区和江淮丘陵岗地。
2.森林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2667.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95%。
3.生物多样性
物种:全省有高等植物4245种,维管束植物3645种。在维管束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种。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557种,其中兽类96种,鸟类354种,爬行类68种,两栖类39种。全省野生脊椎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2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71种。
湿地:全省湿地总面积284.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0.3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70.4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213.9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1处,面积57.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4.11%,其中按保护区级别划分:国家级保护区5处,面积13.65万公顷;省级保护区25处,面积42.85万公顷;县级保护区1处,面积0.67万公顷。按保护区类型划分: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1处,面积26.70万公顷;湿地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30.47万公顷。
风景名胜区:全省共建立各类风景名胜区3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总面积35.76万公顷。
森林公园:全省共建设森林公园38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13处,总面积11.80万公顷。
4、地质灾害
全省发生重要地质灾害147处,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122处,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沿江丘陵地区。
二、污染物排放
(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4.28亿吨,比上年增加0.7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6.46亿吨,占总量的45.24%,比上年增加0.1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82亿吨,占总量的54.76%,比上年增加0.5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1.36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1.09万吨,比上年减少0.6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12.59万吨,占总量的30.64%,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28.50万吨,占总量的69.34%。
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5.04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排放2.04万吨,占总量的40.48%,生活废水中排放3.00万吨,占总量的59.52%。
(二)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5118.84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1.2亿标立方米。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9.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4.91万吨,生活及其他排放量为4.75万吨。
烟尘排放总量为24.31万吨,比上年减少2.1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0.70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3.61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24.09万吨,比上年减少1.20万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414.69万吨,比上年增加152.8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607.79万吨,比上年增加63.55万吨。(四)污染事故
2002年,全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58起,比上年增加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2.9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184.6公顷,污染鱼塘面积31.6公顷。
三、环境保护与建设
(一)“十五”环保计划实施
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202.2亿元。截止2002年底,已有108个项目立项,72个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3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5.9亿元。明光市、固镇县等13个污水处理厂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新开工项目计划,国债资金支持1.69亿元。
淮河、巢湖两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83个,投资64.8亿元;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49个,投资48.7亿元,两流域项目均列入国家计划,为“十五”期间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巢湖流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治理巢湖污染项目已全面建成。酸雨控制及环境改善项目已与亚洲开发银行正式签订协议, 共9个子项目,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47亿美元。
环境改善--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启动,其中8个市的子项目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合肥、蚌埠、马鞍山市已率先开工建设。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进展顺利,70%的治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完成。
2002年,新增“三废”设计处理能力:废水15.04万吨/日,废气548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5253吨/日。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进一步落实,除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均比上年有所削减。
(二)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紧紧以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为中心,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2002年,组织编制了清洁生产审计指南和技术要求,对70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截止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12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3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
2002年,开展了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的生产企业及其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情况。对收缴的"毒鼠强"等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安全处置。
2002年,全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审批1120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3.6%。“三同时”执行率90.6%,在310个验收项目中,“三同时”合格率100%。为防止污染反弹,全省共检查企业8948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0起。同时,在淮河流域率先实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共向1050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进一步巩固了“一控双达标”成果。(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02年,全省大力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6.02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15.35万公顷,平原绿化0.67万公顷。在成片造林中退耕还林9.99万公顷,长江防护林2.31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8.35万公顷。四旁植树完成1.03亿株。
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共安排水利投资107.7亿元,长江干流堤防得到加固。沿江排涝泵站、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治淮工程、城市防洪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
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管理日趋规范。沿淮调蓄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开始启动。两淮煤矿、马鞍山铁矿的矿区生态恢复和保护取得进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生态示范区及试点单位22个,示范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06%。创建了1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个环境保护先进城镇。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芜湖市马塘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金寨县、涡阳县、马鞍山南山铁矿、黄山市黄山区作为第二批全国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命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2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32个,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5个,省级重点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达到100个。2002年,全省使用氮、磷肥161.3万吨,比上年减少8.1%;农药使用总量7.43万吨,比上年增加1.7%。
2002年,完成了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共获取数据52.6万个,摸清了我省生态家底,建立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查询系统。《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达到了国内同类型研究的领先水平。
(四)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改善。2002年,全省设市城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投资3.87亿元,园林绿化投资2.45亿元,市容环境卫生投资2.23亿元,燃气投资2.82亿元。新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为37.9平方公里和22.8平方公里,新增自来水日生产能力8.51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990吨。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个,合肥市南淝河、马鞍山雨山湖、池州百荷公园等局部区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9037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008公顷,比上年增加1585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5.50%上升至25.63%;全省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021.10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48平方米。
2002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47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61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46.4万吨,比上年增加8.8万吨,城市用气人口699.1万人,燃气普及率62.42%。
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奋斗目标,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模"领导小组和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工作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实施。
(五)其他基础工作
环境监察手段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累计安装污染自动监控装置601台,共对475个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不同方式的自动监控。2002年征收排污费1.39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得到改善,全省共建设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了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为全省环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和推动作用。环境法制、科技、信息、环保产业工作逐步推进,重点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国际合作在争取资金、培养人才、技术交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7个省辖市、55个县(市)分别独立设置了环境保护局,全省环保系统人员总数达4388人。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人员素质及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蚌埠统计年鉴,安徽省峰谷平时间段,能耗总量怎么计算,能源消耗总量怎么算,安徽省电价,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公式,单位gdp能耗计算公式,2017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公共机构节能网,淮北市统计年鉴,重点企业能耗数据核实总结上一篇:机械加工车间如何降低能源消耗
- 如何降低能源消耗2022-06-08
- 机械加工车间如何降低能源消耗2022-06-08
- 制冷季节节能源消耗效率4.06,这样的变频空调起动时耗电多少…每小时耗2022-06-08
- 什么是标准煤,为什么把标准煤作为能源消耗的指标。2022-06-08
- 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2022-06-08
- 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路径2022-06-08
- 小伟响应低碳排放的号召,从其所在城市骑车去泰山观看日出,已知第一天2022-06-07
-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计生办乱罚款…没人管啊!谁帮帮忙啊2022-06-07
- 美国山火已释放超3000万吨二氧化碳,这是怎么计算的?2022-05-30
- 对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个国家将会推出哪些产品?2022-05-29
- 四星级酒店能源消耗占营业额的多少为正常2022-05-25
- 全球汽车的能源消耗的相关文章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