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对教学目标维度有什么新的要求?
来源:
时间:2022-05-30 22:01:04
热度:1
初中化学对教学目标维度有什么新的要求??1.本主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既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
1.本主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既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学习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分内容,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有关学习内容的简要说明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溶液、铁等金属、石灰石等矿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吃、穿、用都需要的一些有机物,都是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初中物理等课程中,学生对这些物质已有一定的了解。选取“身边的物质”作为化学启蒙教育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由于内容熟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这些物质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学习这些知识所需要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适合于初学者。此外,这些素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初步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但缺乏深入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用探究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教师要认真领会学习目标,把握教学要求,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学生活动。
(2)学习和研究这些化学物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完全相同。怎样把初中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探究方法与这些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程标准把这些物质分成四大块,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分散安排。
这些内容要目简介如下:
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海水、硬水、矿泉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现行化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侧重于结果和形式,忽视过程和情景。过程和情景仅仅作为达到结果和形式的途径和载体,它们本身没有目标性的价值。因此,当结果和形式被认为可以直接获得时(如直接讲述概念),过程和情景也就被自然地省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和形式操练。
内容标准将学习情景素材单列一栏,提醒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情景,注意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主动、生动地学习,加强实践环节,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学生在情景化的学习中可以激活以往所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验,因而有利于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学习。例如,可以从科学家对空气成分探究的历史过程中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研究方法;通过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体验溶液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收集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设计铁制品锈蚀和防锈的实验探究方案,认识铁制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从中体验化学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怎样应用化学知识来控制、改变这些影响。又如,学生通过观察电解水可以获得氧气和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水蒸气的事实,以此为学习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事实背后隐含的本质联系,通过分析、推导,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再如,让学生回忆或联想生活中遇到的酸性物质(食醋、果汁、胃酸等)和碱性物质(能中和酸的碱面,能中和胃酸的胃乳等),从酸性和碱性的认识入手,逐步扩大认识,形成酸与碱的概念;从学生熟知的米饭、面粉、蔗糖、棉布可以烧焦成为炭黑的事实,经过分析、推理和归纳,认识这些物质的组成特点,从而引出有机物的概念。
(2)设计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本主题涉及的内容多,许多知识可以直接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例如,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铁丝、蜡烛、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等归纳氧气的性质、制法等知识,学习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讨论为什么室内的盆花在夜里要移到室外、温室效应的影响,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等活动,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主题共设计了24项“活动与探究建议”,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少活动开放性大,实践性强,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3)帮助学生在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中简洁、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知识,也是传统化学课程的“分化点”。新的化学课程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式)表示化学反应,能看懂化学实验装置图,能说明有关的实验现象,并加以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可以用结构式、结构示意图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4)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主题的实践性强,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社区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充实学习内容,增强乡土特色,加强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例如,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大气、水污染情况,提出治理建议;了解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化学矿物资源的蕴藏和开采、利用情况等。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教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扭转单纯讲解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等知识的倾向,强调从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自然现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2)改变过于注重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的线索记忆和复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发现”和“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
(3)改变轻实验、重理论,轻实际情景、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环节,重视营造教学情景。
(4)对本主题学习的评价,应注意改变以记忆物质性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为主的传统方式,要从三个维度对学习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价。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既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学习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分内容,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有关学习内容的简要说明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溶液、铁等金属、石灰石等矿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吃、穿、用都需要的一些有机物,都是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初中物理等课程中,学生对这些物质已有一定的了解。选取“身边的物质”作为化学启蒙教育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由于内容熟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这些物质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学习这些知识所需要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适合于初学者。此外,这些素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初步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但缺乏深入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用探究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教师要认真领会学习目标,把握教学要求,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学生活动。
(2)学习和研究这些化学物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完全相同。怎样把初中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探究方法与这些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程标准把这些物质分成四大块,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分散安排。
这些内容要目简介如下:
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海水、硬水、矿泉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利用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现行化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侧重于结果和形式,忽视过程和情景。过程和情景仅仅作为达到结果和形式的途径和载体,它们本身没有目标性的价值。因此,当结果和形式被认为可以直接获得时(如直接讲述概念),过程和情景也就被自然地省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和形式操练。
内容标准将学习情景素材单列一栏,提醒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情景,注意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主动、生动地学习,加强实践环节,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学生在情景化的学习中可以激活以往所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验,因而有利于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学习。例如,可以从科学家对空气成分探究的历史过程中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研究方法;通过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体验溶液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收集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设计铁制品锈蚀和防锈的实验探究方案,认识铁制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从中体验化学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怎样应用化学知识来控制、改变这些影响。又如,学生通过观察电解水可以获得氧气和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水蒸气的事实,以此为学习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事实背后隐含的本质联系,通过分析、推导,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再如,让学生回忆或联想生活中遇到的酸性物质(食醋、果汁、胃酸等)和碱性物质(能中和酸的碱面,能中和胃酸的胃乳等),从酸性和碱性的认识入手,逐步扩大认识,形成酸与碱的概念;从学生熟知的米饭、面粉、蔗糖、棉布可以烧焦成为炭黑的事实,经过分析、推理和归纳,认识这些物质的组成特点,从而引出有机物的概念。
(2)设计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本主题涉及的内容多,许多知识可以直接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例如,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铁丝、蜡烛、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等归纳氧气的性质、制法等知识,学习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讨论为什么室内的盆花在夜里要移到室外、温室效应的影响,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等活动,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主题共设计了24项“活动与探究建议”,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少活动开放性大,实践性强,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3)帮助学生在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中简洁、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知识,也是传统化学课程的“分化点”。新的化学课程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式)表示化学反应,能看懂化学实验装置图,能说明有关的实验现象,并加以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可以用结构式、结构示意图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4)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主题的实践性强,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社区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充实学习内容,增强乡土特色,加强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例如,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大气、水污染情况,提出治理建议;了解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化学矿物资源的蕴藏和开采、利用情况等。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教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扭转单纯讲解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等知识的倾向,强调从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自然现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2)改变过于注重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的线索记忆和复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发现”和“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
(3)改变轻实验、重理论,轻实际情景、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环节,重视营造教学情景。
(4)对本主题学习的评价,应注意改变以记忆物质性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为主的传统方式,要从三个维度对学习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价。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概念教学一般需要设计哪些环节,初中物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共同探讨初中化学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化学教师专业成长有哪些有效策略,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初中化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化学用语教学,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人值多少钱?据美国统计人的化学成分:65%氧,18%碳,10%氢,1.5%钙。。。2022-05-30
-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吗?2022-05-30
- 200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2022-05-30
- 美国山火已释放超3000万吨二氧化碳,这是怎么计算的?2022-05-30
- 请根据如图碳循环图回答以下问题:(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2)2022-05-29
- 小学生低碳常识有哪些2022-05-29
- 二氧化碳从哪来?2022-05-28
-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2022-05-28
-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22-05-27
- 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2022-05-27
- 社会教育服务中心学生网络会员系统没有对应的就读小学选项怎么办2022-05-27
- 更多使用核能、地热能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吗?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