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阿拉善海森楚鲁风蚀型花岗岩景观

来源:
时间:2022-04-30 09:00:45
热度:1

阿拉善海森楚鲁风蚀型花岗岩景观?1.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概况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属阿拉善盟管辖。阿拉善盟总面积为2.68×105km2,划入地质公园的面积为683.74km2。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沙漠与绿洲湖泊、风蚀地貌

1.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概况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属阿拉善盟管辖。阿拉善盟总面积为2.68×105km2,划入地质公园的面积为683.74km2。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沙漠与绿洲湖泊、风蚀地貌、峡谷地貌等珍贵的地质遗迹和额济纳胡杨林、曼德拉山古人类遗存等宝贵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在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地槽、地台、沉积、剥蚀等不同的地质单元并存,造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层岩性。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四季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7,8,9月。降雨量从东南部超过200mm,向西北部递减至40mm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mm,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mm。年日照时数达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平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m,年均风日70天左右。阿拉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区以沙漠、戈壁为主体的地貌景观。

2.海森楚鲁风蚀型花岗岩景观

海森楚鲁花岗岩风蚀地貌位于阿拉善右旗西北部的努日盖苏木境内,是我国境内发育广泛的花岗岩风蚀地貌区域之一,出露面积约为数十平方千米。海森楚鲁为蒙语,意为“像锅一样的山石”。与通常见到的、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球形风化地貌不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状如巨龛,数量众多,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有的高达数米,有的仅如蜂巢大小,有的气势磅礴如流云翻浪,有的精致玲珑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掏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近百里,行于其间,—步一景,变幻莫测,令人兴致盎然。置身于嶙峋怪石之中,不由得令人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魅力。

1)风蚀龛:风蚀龛(石窝)是普遍发育在花岗岩壁上的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形态,在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海森楚鲁景区大约有2.61km2的花岗岩上都发育有这种石龛,直径大多在0.1~1m之间(图4-55)。

2)蘑菇石:蘑菇石属于典型的花岗岩风蚀地貌形态。主要由于岩性差异和风蚀作用造成。蘑菇石坐落在基岩上,风蚀龛发育,根部高约1.5m。顶部平缓,近椭圆形,长轴约3m,短轴约2m,如一朵蘑菇生于旷野之中(图4-56)。

图4-55 风蚀龛

图4-56 风蚀蘑菇

3)花岗岩象形石(沃野肥猪):这里的花岗岩裂隙比较发育,有裂隙的部分风化速度较快,而其他部分则相对较慢。风化速度的差异造就了了凹凸不平的花岗岩壁,凹凸的形状看上去就像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静卧于乱石林之中,瞑目沉思(图4-57)。

3.成因简析

海森楚鲁是研究中国北方风力地质作用的典型地区之一。形成海森楚鲁风蚀地貌的岩石是距今约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侵入的花岗岩。由于花岗岩的矿物颗粒较粗,结构较为松散,抗风蚀能力相对较弱,加之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带,干燥多风的气候为花岗岩的风化剥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西走廊风力全年平均可达3m/s以上,许多地方都达4~5m/s,大风及其扬沙对花岗岩体进行长期的磨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典型的风蚀地貌景观。

图4-57 花岗岩象形石(沃野肥猪)

尽管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海森楚鲁景区面积不大,但却是北方风蚀型花岗岩景观的典型地,这里清晰了展示了风蚀型花岗岩景观形成的4个阶段,即初期、形成期、发展期和衰亡期。在花岗岩暴露地表部分的下部,接近地面的岩石风化剥落,在岩壁上留下了大小不等的凹穴,风化物质被风力和流水搬运走,第二阶段为平整的花岗岩表面由于岩性和风力方向的不同,差异风化造就了凹凸不平的岩石表面;第三阶段,风力雕刻,形成为数众多的风蚀龛,甚至部分地带出现了风蚀蘑菇;最上部为风蚀龛或风蚀蘑菇过度风化,坍塌。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阿拉善左旗戈壁沙漠漆,阿拉善苏宏图捡到石头,阿拉善捡石头路线,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阿拉善左旗奇石市场,阿拉善眼睛石价格,阿拉善捡石头,阿拉善右旗地图,阿拉善月亮湖,阿拉善大漠奇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