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来源:
时间:2022-04-15 15:00:28
热度:1

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1.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学部韩群力主任一行到访2014年9月1日,教科文组织生态地学部韩群力主任、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汉斯·图尔斯特鲁普先生等一行4人到访,就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

1.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学部韩群力主任一行到访

2014年9月1日,教科文组织生态地学部韩群力主任、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汉斯·图尔斯特鲁普先生等一行4人到访,就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教科文组织在国际地学计划、地质公园、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董树文副院长、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副主任何庆成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见。

2. 出席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2014年9月18日至22日,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加拿大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主任王小烈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了解国际同行在地质遗迹调查、保护、科普以及科学利用方面的研究前沿和进展,分享与交流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成就。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5篇论文摘要并制作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十年回顾专题展,还参加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会议、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大会和碰头,教科文组织遗产名录讨论会等。

中国代表团在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期间合影

教科文组织生态地学部韩群力主任一行到访

3.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1)积极推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

“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秘书处于2014年4月3日起草了中心组建方案及陆年建设规划建议,规范了中心运行形式和组织机构,在提出2014~2020年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细化了2014~2015年计划和2016~2020年的建设规划。

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制工作会议

(2)新获一批科研项目

中心新获广西科技厅中德合作项目“岩溶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指示技术引进与合作研究”、中国—斯洛文尼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国季风气候、斯洛文尼亚次大陆气候下岩溶作用及碳汇效应对比研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地调项目“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制”。2014年5月11日,举办了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岩溶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制工作会议,自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计9名专家作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主题报告。

(3)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

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非洲地下水资源研究院、南非西开普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机构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中、美、德、蒙、俄,津巴布韦、老挝、泰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水文地质调查进展、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的特点、南非矿区酸性废水的排放与处理、可管理含水层补给、湿地处理污水以及岩溶地区含水层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等。

(4)成功举办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国际培训班

2014年10月15日至28日,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广西桂林举办了第六次国际培训班“岩溶生态系统与地质微生物”。来自老挝、俄罗斯、塞尔维亚、南非等14个国家的1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来自美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中国等4个国家的18位专家受邀为培训班授课。室内培训着重岩溶生态系统、岩溶动力学和地质微生物专业知识讲解,室外培训以丫吉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研究基地和毛村岩溶试验场为依托开展现场教学。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国际培训班野外授课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国际培训班实验室授课

4.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

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科技人员进行全球尺度河漫滩沉积物采样培训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在中国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2014年进入国内审批程序,同时参与了多个国际培训班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培训工作,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包括:为刚果金地质矿产研修班进行地球化学填图培训;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地质调查局进行地球化学填图室内及野外采样培训;为老挝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开展地球化学填图野外采样技术培训。

5. 推进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工作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全国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项目汇报会于2014年12月25日至26日在京举行。董树文秘书长受刘敦一主任委托作全委会2014年工作报告。IGCP项目国家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了2014年开展的科学活动、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和2015年工作重点。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王学求研究员汇报了中心成立筹备进展情况。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汇报了中心2014年主要工作进展和2015年工作计划安排。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洪天华应邀介绍了中心近几年主要学术成果与国际合作业绩。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委会2014年年会会场

(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处和司库工作

1.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受邀作为2014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协办单位,这是国际地科联首次担任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协办单位,为国际地球科学界与国际矿业界尤其是中国矿业界开展深入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会期间主办了“为后代提供资源(RFG)”倡议计划专题论坛——“保障未来原料的供应”,国际地科联新行动战略执行委员会主任艾德蒙·尼克莱斯博士主持,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英国地质调查局、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级技术中心、法国约瑟夫·傅里叶大学等共计11位特邀报告人作口头发言,100余名会议代表出席了论坛。“为后代提供资源”倡议计划的启动表明国际地科联重新定位其发展方向,国际地学研究将从纯学术研究向资源回归,未来将使资源与环境并重,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秘书处积极协助完成了筹备和布展工作。

“为后代提供资源(RFG)”倡议计划专题论坛会场

国际地科联主席奥博汉斯利教授在RFG论坛上致辞

2. 开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

2014年10月22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会见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教授、秘书长约瑟·卡尔沃教授、司库董树文研究员以及国际地科联新行动战略执行委员会主要成员,并签署了《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通过支持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和地科联/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协会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工作组的运行,加强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

钟自然局长与国际地科联主席奥博汉斯利教授共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3. 其他工作

2014年2月7日至10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司库董树文与秘书处工作人员赴印度承办和参加地科联执行局会议和第67次执行委员会会议;2014年8月18日至19日在德国波茨坦,2014年10月20日在北京分别召开了地科联执行局会议;完成秘书处和司库日常管理。

国际地科联秘书处在印度果阿组织召开国际地科联第67次执委会会议

(三)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14年初向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提名吴珍汉研究员担任中国在该国际组织的正式代表,负责中国与该委员会的沟通、协调工作。2014年2月18日至23日,以吴珍汉副院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6人赴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地质图委员会2014年大会。金小赤研究员代表任纪舜院士报告亚洲地质图进展及编制中南亚洲构造图的建议;裴荣富院士和梅艳雄研究员报告全球海洋矿产图编制及亚洲超大型矿床研究年度进展,同时向矿产图分委员会提出编制世界矿产图集的立项建议。代表团还拜访了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副代表周家贵和科学事务官员田中一秘以及教科文生态地学部主任韩群力先生,就选派优秀青年科学家到生态地学部帮助工作、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正式签署协定和挂牌等事宜进行讨论。

金小赤研究员在CGMW全体会议报告编图项目年度工作进展

(四)推进加入北极大学

北极大学成立于2001年,是从事北极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合作网络,现有160余家会员,会员需缴纳年度会费。经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推荐,并经外交部条法司同意,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名义申请成为北极大学成员。为此,向国土资源部建议提名中国地质科学院赵越研究员为北极大学代表,聂风军研究员为副代表。入会申请通过北极大学会员与提名委员会的资格审核,可进行后续申请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计划派代表出席北极大学理事会会议,就加入北极大学进行陈述和答疑,以便获得理事会的正式批准。

为进一步做好申请加入北极大学的工作,接待了到访的北极大学负责行政事务副校长、芬兰拉普兰大学国际关系处处长欧蒂· 斯奈尔曼女士2014年6月20日来访并参观了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树文副院长、从事北极研究的有关专家与斯奈尔曼女士举行了座谈,共同商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加入北极大学事宜。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国际组织的作用,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区域性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有,国际组织的分类,全球治理体系是什么,什么是全球治理困境,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包括,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的有,内外联动,陆海内外联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削弱了传统的国家主权并增强了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