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将知识分类,我要知道更多。
来源:
时间:2022-04-09 14:00:47
热度:1
谁能帮我将知识分类,我要知道更多。?天文: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天文: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行星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九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群: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为外围行星。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体积小而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的行星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大而密度小,自转相当快、卫星多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星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这种移动都沿着黄道进行。九大行星中,最先被人们知道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系中的另外三颗行星是在发明天文望远镜后发现的。1781年英国F.W.赫歇耳发现天王星;法国的勒威耶和英国的亚当斯各自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由德国的伽勒所观测到;冥王星则是1930年由美国的汤博发现。
地理:
一、一定要知道所有省份的全称和简称、省会、重要城市、大概位置。有能力的最好在课桌上贴一张,家里挂一张中国的,一张世界的,没事的时候背背。、
二、中国之最(这个有很多,你可以慢慢了解)
最北的地方——漠河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
最南的地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的地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相交线附近
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一是尼罗河,第二亚马逊河,第三长是长江,但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不是尼罗河,是亚马逊河)
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省
……………………
三、了解中国基本地形地势地貌
比如中国的地形是自西向东,成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要知道“三山夹两盆”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四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要知道什么是高原什么是盆地什么是平原,怎样区分和各自的特点,各自以什么著名及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四、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南北方的差异,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五、了解各地的农作物、生长特点
六、背完行政区划图,对应着找各个省份的旅游景点,找大一点的,著名点的
七、掌握中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分别产自哪里
八、会划分时区和区时及相关计算(最基础的就行)
九、掌握简单的世界地理,如四大洋,七大洲都是什么,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及首都。
历史: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俯
中国四大书法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女,传为王羲之之师)、钟繇
分裂和统一,楼主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基于同中国的比较来分析的,所以个人理解是:
从民族角度讲,中国有统一的民族——华夏族,炎黄子孙,而欧洲是各民族杂居,日耳曼人,高卢人,西伯利亚人,日德兰人等等,统一的信念是只有同一民族之间才能产生的;
从地域角度讲,就目前欧洲各国版图,它的地域色彩也比较重,比如阿尔卑斯山,多瑙河,乌拉尔山等等很少出现一个整体区域位于多国的(阿尔卑斯山除外);而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成了维系统一的主要纽带。
从历史角度讲,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夏商周)就是统一的,而欧洲却不是这样,而且欧洲的历史比中国要晚,所以统一的意识没有这样的历史积淀。
历史上也有几位著名的军事家想统一欧洲,比如查理大帝,比如拿破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而没有成功,这里主要就有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意。。。
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指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标志是共产党执政,而且往往是采用一党制。但要注意的是,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概念的定义就定义为,实现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全社会所有,按劳分配,然后进入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模式,主张这样的概念定义就称为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还可以更简明地浓缩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
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 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含义: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货币。
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外埠结算,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6、外汇、汇率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例: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则美元贬值,汇率升值。
①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兑换数量比以前少,外汇汇率降低。
②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③汇率合理稳定的重要性:
A、合理的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 国际储备。
B、从世界上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相反如频繁急剧波动汇率会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刺激国际投机,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低,处于有利地位。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高,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注:掌握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见导学)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见课本P17-19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影响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2)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②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4、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①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④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行星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九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群: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为外围行星。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体积小而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的行星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大而密度小,自转相当快、卫星多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星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这种移动都沿着黄道进行。九大行星中,最先被人们知道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系中的另外三颗行星是在发明天文望远镜后发现的。1781年英国F.W.赫歇耳发现天王星;法国的勒威耶和英国的亚当斯各自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由德国的伽勒所观测到;冥王星则是1930年由美国的汤博发现。
地理:
一、一定要知道所有省份的全称和简称、省会、重要城市、大概位置。有能力的最好在课桌上贴一张,家里挂一张中国的,一张世界的,没事的时候背背。、
二、中国之最(这个有很多,你可以慢慢了解)
最北的地方——漠河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
最南的地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的地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相交线附近
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一是尼罗河,第二亚马逊河,第三长是长江,但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不是尼罗河,是亚马逊河)
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省
……………………
三、了解中国基本地形地势地貌
比如中国的地形是自西向东,成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要知道“三山夹两盆”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四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要知道什么是高原什么是盆地什么是平原,怎样区分和各自的特点,各自以什么著名及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四、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南北方的差异,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五、了解各地的农作物、生长特点
六、背完行政区划图,对应着找各个省份的旅游景点,找大一点的,著名点的
七、掌握中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分别产自哪里
八、会划分时区和区时及相关计算(最基础的就行)
九、掌握简单的世界地理,如四大洋,七大洲都是什么,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及首都。
历史: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俯
中国四大书法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女,传为王羲之之师)、钟繇
分裂和统一,楼主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基于同中国的比较来分析的,所以个人理解是:
从民族角度讲,中国有统一的民族——华夏族,炎黄子孙,而欧洲是各民族杂居,日耳曼人,高卢人,西伯利亚人,日德兰人等等,统一的信念是只有同一民族之间才能产生的;
从地域角度讲,就目前欧洲各国版图,它的地域色彩也比较重,比如阿尔卑斯山,多瑙河,乌拉尔山等等很少出现一个整体区域位于多国的(阿尔卑斯山除外);而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成了维系统一的主要纽带。
从历史角度讲,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夏商周)就是统一的,而欧洲却不是这样,而且欧洲的历史比中国要晚,所以统一的意识没有这样的历史积淀。
历史上也有几位著名的军事家想统一欧洲,比如查理大帝,比如拿破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而没有成功,这里主要就有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意。。。
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指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标志是共产党执政,而且往往是采用一党制。但要注意的是,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概念的定义就定义为,实现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全社会所有,按劳分配,然后进入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模式,主张这样的概念定义就称为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还可以更简明地浓缩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
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 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含义: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货币。
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外埠结算,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6、外汇、汇率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例: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则美元贬值,汇率升值。
①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兑换数量比以前少,外汇汇率降低。
②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和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③汇率合理稳定的重要性:
A、合理的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 国际储备。
B、从世界上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相反如频繁急剧波动汇率会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刺激国际投机,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低,处于有利地位。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高,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注:掌握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见导学)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见课本P17-19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影响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2)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②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4、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①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④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柏拉图提出人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什么,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谁发现的,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像的条件是是,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于哪一年正式废除,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教师教育口语遵循的原则,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被称为,人类的幸福是和谐共进的产物是谁说的,请你设计一个课堂上能够公平提问的教学上一篇:黄麻棕床垫和椰棕床垫哪个好
- 进入期货市场的商品有什么规定2022-04-06
- 期权也称选择权,是期货合约买卖选择权的简称,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2022-04-06
- 关于商品期货定价权。把握商品期货的定价权对本国经济和企业有什么好2022-04-06
- 粮票目前价格,市场价价值多少?2022-04-06
- 什么是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2022-04-05
- 树木可以做家具,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啊?2022-04-03
- 儿菜的营养价值2022-04-03
- 绿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价值2022-04-02
- 股票价值被低估是什么意思啊?2022-04-02
- 如何搞活库存积压商品的流通?全库会提出的这一问题意义何在?2022-04-01
-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2022-04-01
- 美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是哪些呀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