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推进什么,实现低碳循坏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推进什么,实现低碳循坏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一)生态文明概念的起源、内涵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生态文明也是一种历史范畴,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结果,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概念的关系非常紧密。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形态,也是一种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这里绿色发展从广义上说涵盖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等内容,从狭义上说,绿色一般表示生态环保的内涵;循环发展就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基本理念是没有废物,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质是解决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资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低碳发展就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降低能耗强度、碳强度以及碳排放总量,实质是解决能源可持续问题和能源消费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只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人类发展大的历史背景看,近代以来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维持着以人对自然的完全被动服从为特征的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生态问题的理念和实践,例如,“天人合一”等观点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观点是我们祖先在探索人类生态文明道路过程中留下的闪光足迹,对我们今天认识生态文明仍然有启发和参考价值。在农业社会,由于规模和能力的原因,人与自然维持着以局部性、阶段性不和谐但整体相对平衡为特征的融洽关系。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30年代后,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屡屡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特别是有名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引发人类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警示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环境污染将使地球的支撑能力达到极限。同年6月,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历史转折点。它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并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出从整体上协调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了《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认为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要求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12年在巴西举办的“里约+20”峰会上,发表了《我们期望的未来》成果文件,提出世界各国“再次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为我们的地球和今世后代,促进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逐步深入,各主要国家都加快转型,进一步凝聚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共识。
我国对于经济发展、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是在逐步深化之中的。1983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1993年,在全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业污染防治必须实行清洁生产。1994年,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召开的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2006年,国务院提出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了党章。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到十八大将其作为战略任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而且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和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和血脉,社会建设是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建设的自然载体和环境基础,并渗透、贯穿于其他建设之中而不可或缺,一切发展建设都应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底线。
十八大报告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体现了新的主流价值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代表了新的价值取向。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标志性特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这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涵,标志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非常宏大,但中国梦离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很近:每天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吃上放心的食品,安居乐业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梦”。没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民族复兴的任务难言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难言改善。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发展不等于简单的增长,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增长,更需要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没有权利为了满足我们这一代的需要,剥夺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权利,更不能让子孙后代承担我们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果。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资源环境生态利用好、保护好,才能维护资源环境对人类的长远供养能力,使后代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公平机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有效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约束
资源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13亿人口的全面小康,对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
国内外实践证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都有助于破解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例如,废弃商品和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等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或“城市矿山”。在发达国家,开发城市矿产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美国开发利用的城市矿产资源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浙江宁波某公司每年从废弃金属、电器中回收再生铜45万吨制成铜制品,而国内某大型铜矿一年产量也就是50万吨左右。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并逐步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里集中显现,呈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增加了治理和修复的难度和复杂性。水、土壤、空气污染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就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途径。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不断提高
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加之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督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的前提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彰显我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简单(小学生五年级会的)的节能减排的选择题(要有答案)2021-05-17
- 老说节能减排,怎样吸收已经排放的碳?2021-05-17
-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2021-05-17
- 要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文章700字2021-05-17
- 石油公司改进什么硬件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021-05-17
- 有什么节能减排的好方法(要有现状描述)2021-05-17
- 据悉:目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造我国的电力系统。⑴若现有2021-05-17
- 据悉:目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造我国的电力系统.(1)若现有的2021-05-17
- 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节能减排,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呢?2021-05-17
- 节能减排倡议书2021-05-17
- 求关于节能减排的小论文啊2021-05-17
- 关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主体的内容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