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政策法规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3-01-04 22:51:08
热度:1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改委印发了《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发改委印发了《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争取设立丹霞山国家公园;同时也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

  广东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

  广东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整体保护,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突破进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广东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77个、自然公园984个,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湿地保护率达50.27%。建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国家级海洋公园6个,保护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规划》提出,将全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于以南岭山地为核心的南岭生态屏障,以丘陵浅山、森林为主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以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海岛为主体的蓝色海岸带,以及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等重点流域生态功能区。

  强化古树名木保护 提升中心城区绿化率

  南岭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推进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重点,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系统关联性、自然生态要素综合性,整合相关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内容,加强南岭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优化调整公益林布局,持续推进公益林树种结构调整,重点对布局不合理的桉树纯林、疏残林和低效纯松杉林进行改造。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苏铁等极小种群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修复,开展有害生物灾害防治。

  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矿区退化、损毁土地生态修复。重点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建设,加快自然公园、主干道生态景观林和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优化森林网络布局,构筑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绿核,加强城市周围独立山丘等生态绿核保护,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提升中心城区绿化率。

  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 建设大湾区绿色蓝湾

  蓝色海岸带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海洋蓝碳固碳增汇能力。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高质量完成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任务,推进全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发展红树林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形成“红树林+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交易试点,逐步完善蓝碳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标准体系,建立红树林碳汇交易机制。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红树林周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大湾区绿色蓝湾。

  万里碧道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珠三角地区重点解决好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水岸空间侵占问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点解决水源地保护、生态流量不足、生物栖息地萎缩和河湖生态环境问题。加强东江干流小水电绿色改造与清理整改,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区域保土蓄水能力。清退西江干流沿线违法建设、效能低下码头工厂,改善水生态环境,恢复自然岸线,加强河湖水系连通。

  努力打造区域性国家植物园建设范例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争取设立丹霞山国家公园。构建重要原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网络,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强化主要保护对象及栖息生境的保护恢复,连通生态廊道。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聚焦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及科研功能,优化提升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艺园林展示、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功能,全面提升迁地保护能力,对华南地区优势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经济植物等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努力打造区域性国家植物园建设范例,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