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牵手Discovery推出环保纪录片《森之语》 持续打造座舱内容生态
蔚来牵手Discovery推出环保纪录片《森之语》 持续打造座舱内容生态:11月2日,蔚来与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打造的首部沉浸式纪录片《森之语》,在蔚来全系车型、全球社交平台及Discovery频道同步上线。Discovery拥有
11月2日,蔚来与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打造的首部沉浸式纪录片《森之语》,在蔚来全系车型、全球社交平台及Discovery频道同步上线。
Discovery拥有全球顶尖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多年来专注自然生态纪录片的内容创作。蔚来此次与Discovery携手,双方首次尝试以沉浸式座舱为载体,前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收录各种自然之声制作纪录片内容,将热带雨林的原生态声音带到城市中的车辆座舱内,通过让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更多人投入到守护人类共同家园的环保事业中来。
Clean Parks取景,践行环保使命
本纪录片取景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蔚来Clean Parks支持的项目。Clean Parks是蔚来倡导发起的全球性生态共建计划。
蔚来希望通过发挥清洁能源使用方面的优势,携手各方支持全球自然保护地使用智能电动汽车,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自循环体系,守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目前,Clean Parks已经有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8处国内生态共建项目地;并在丹麦落地了第一个海外项目。
此外,Clean Parks也是一个开放平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组织均为合作伙伴,参与平台共建。
全新智能座舱技术带来沉浸视听感受
为了最大程度在车内重现热带雨林的视听感受,蔚来将纪录片的画面与音效和智能座舱技术进行了结合。
蔚来全景数字座舱PanoCinema致力于为用户带来独特的全感官全场景沉浸体验,标配7.1.4沉浸声音响系统及杜比全景声,搭配AMOLED大屏或车载专属AR/VR眼镜,给驾乘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视听体验;再结合多层次256色氛围灯、智能香氛及舒适座椅,视听触嗅觉的焕新升级,多重感官体验的叠加,让用户在汽车这一专属空间内获得更沉浸的视听体验。
本纪录片导演钟杰表示:“我在这次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中国纪录片一个新的舞台。它是移动终端的、是全景声的、是AR/VR的,它不用非得在家里、在电视屏幕上,这种全新的内容载体和体验方式让我们有了更大的表达空间”。
扩充内容生态,增强科技软实力
如今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电动汽车零排放的优势,用户停留在车内的时间相对燃油车时代明显延长。智能座舱成为用车体验的重要一环,除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的引入,座舱内是否有足够多优质且符合品牌调性的内容供用户体验,尤为重要。
与绝大多数单纯向车机系统引入视频、音乐类应用App的汽车品牌不同,蔚来长期致力于打造官方优质内容,不断丰富内容生态。
目前在声音内容方面,蔚来已经拥有运营成熟的平台“NIO沉浸声”。它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专属的沉浸式声音体验。NIO沉浸声支持5.1多声道及7.1.4杜比全景声音频播放,是首个汽车品牌自营的高品质声音内容平台,已在蔚来全系车型上线。蔚来通过自制策划、用户共创、版权合作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内容打造,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多高品质声音内容。
此次与Discovery合作推出环保纪录片《森之语》,是蔚来在视频内容生态打造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制作更多高品质的视听内容,进一步丰富座舱内容生态,为用户提供愉悦体验。
-
欧洲理事会建议到2050年欧盟所有建筑实现零排放2022-10-25
-
意大利电信加入欧洲绿色数字联盟:2030年碳中和,2040年净零排放2022-09-24
-
澳大利亚:通过气候变化法案,净零排放目标写入法律2022-09-14
-
许欣:燃机100%烧氢可达零排放2022-09-05
-
零排放指什么?2022-07-31
-
近零排放的概念技术达到什么成效?2022-07-21
-
科技企业如何实现零排放论述题科技企业如何实现零排放论述题2022-07-21
-
污水零排放工程:什么叫废水预处理及其处理标准?2022-07-21
-
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有哪些优点呢?2022-07-21
-
什么是零排放汽车?2022-07-14
-
中国未来五年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呢?2022-06-29
-
零排放的养猪场是否可以在,河流的边上养殖?2022-06-25
-
碳零排放的国家2022-06-25
-
橡胶行业为何会选择采用废水零排放技术?2022-06-16
-
“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举办:至去年底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640万辆 专家呼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2022-06-15
-
哈啰注册用户5.3亿 承诺2025年实现净零排放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