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政策法规

《瞭望》刊发文章:江淮问道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2-16 20:40:43
热度:1

《瞭望》刊发文章:江淮问道: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2月14日出版的2022年第6-7期《瞭望》新闻周刊在权威栏目“治国理政纪事”专栏中刊发了重磅报道《江淮问道》。文章摘要如下:打开安徽地图,长江居于淮河和新安江之中,三条大河,从南到北呈“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2月14日出版的2022年第6-7期《瞭望》新闻周刊在权威栏目“治国理政纪事”专栏中刊发了重磅报道《江淮问道》。文章摘要如下:

打开安徽地图,长江居于淮河和新安江之中,三条大河,从南到北呈“三”字形;引江济淮重大水利工程则纵穿江淮分水岭,连通长江和淮河,形成一个“丰”字。

让祖国的水更清、更绿、更美,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将防汛救灾和治河治江治湖作为考察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安徽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明“大”“小”之策共襄永续发展,明“上”“下”之策共担生态成本,明“进”“退”之策共享安澜乐业,明“标”“本”之策共谋长久之治。

安徽坚持不打小算盘、算小账,而是着眼大局、放眼未来,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算大账、算长远账。

作为长江东岸一个天然港湾,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的土地曾被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等占据。“沿江不见江、处处脏乱差”是薛家洼当时的真实写照。

痛定思痛,马鞍山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天的薛家洼生态园,草木茂盛、碧波荡漾,不远处长江航道轮船往来,汽笛悠扬,常有游客来欣赏美景。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开局之年。禁渔十年,看似损失了眼前利益,却可为长江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的繁衍时间,缓解“无鱼之江”困局,为长江江豚等多个物种保护带来了希望。

一条大河的上游与下游,本就是生态共同体,必然要共担生态成本、共享生态红利。安徽坚持以上下游“共饮一江水”的治水自觉,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绘就流域治理行政区划大蓝图。

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2012年,国内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建立补偿标准体系。

十年后的今天,新安江已成“心安之江”。新安江黄山段成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度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安徽坚持“水进人退”,引江济淮为候鸟“让道”、为鱼类“修路”,沿淮地区发展适应性农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淮河流域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倍多,人水争地矛盾突出,人占水道加剧淮河水灾。近年来,安徽有序解决群众安全居住与行蓄洪水的矛盾。2020年以来,淮南、阜阳等地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将“水口袋”里的11万余人搬至安全地区。

在引江济淮工程实施中,为了不侵扰候鸟栖息地,工程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航道西移等措施确保候鸟栖息生境不被破坏。为保障鱼类洄游、江河与湖泊鱼类种质资源交流,工程建设方还投资超过1.6亿元人民币,新建4处、修复1处“过鱼设施”,帮助鱼儿洄游繁衍。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徽坚持从源头控制污染,推进系统治理,以标本兼治谋长久之治。

巢湖前些年蓝藻大规模暴发时的夏季,“一起风,臭味就飘过来,不敢开窗户。”沿岸居民回忆。

问题在湖里,根子在岸上。安徽成立专门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巢湖流域综合管理职责;治理南淝河、兆河等入湖河道及支流52条;实施流域“山水工程”,力推巢湖综合治理从“九龙治水”转向“合力治水”,从“一湖之治”转向“流域治理”,从“污染防治”转向“生态修复”。

如今,八百里巢湖水光正潋滟。向北,淮河安澜;向南,长江浩荡。(采写记者:刘菁、陈尚营、姜刚、马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