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政策法规

《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在博鳌健康大会发布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6-03 19:20:41
热度:1

《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在博鳌健康大会发布:中新网青岛6月3日电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发布会3日上午举行。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健

中新网青岛6月3日电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发布会3日上午举行。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整体水平较好。在参与评级的80个城市中,三亚位列第一名,北京是排名前十的唯一北方城市。

据悉,这是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联合科研团队公开发布的第三份城市健康评估报告,也是全国首份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健康环境评估报告。

正值第50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课题组从植被绿化、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等多个角度,运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对我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环境展开综合评估,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市的总体健康状态,梳理出各自的短板弱项和痛点难点,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力求以“评”促“建”,推动健康城市高质量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参会嘉宾及研究团队合影。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供图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出席并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环境所所长施小明,以及多个地方城市的相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兼党工组组长王凯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谭小川列席。发布会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王宇主持;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博士介绍了《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成果。

梁万年在致辞中指出,人民健康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是人民健康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清华大学着眼于新阶段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启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工作,通过创新“城市+健康”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对标世界一流的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营造绿色安全的城市健康环境,不仅关系人民生活幸福,也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梁万年表示,此次发布《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聚焦“健康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旨在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施政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加快“人人得享健康”愿景的实现。

王宇认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指出,根据世卫组织的研究,在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到17%。“健康环境是人民健康的基础,有美好环境才能有健康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将城市健康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系统研究,建立健全环境结合健康的监测机制。”

梁万年致辞。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供图

据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按照开放协作的创新机制,在生态学与公共卫生的理论框架下,侧重从生态环境走向城市建设的调整,拓展并丰富了传统的绿地、污染物等单项指数的研究和评价维度,更强调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健康环境状况。

在数据应用上,“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除常规的官方统计与调查数据外,还强调大数据的融合应用。课题组采集汇总了2019年10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5600万张街景影像大数据、Landsat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等,开展了大样本数据量的评价分析。

“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还构建了一套全面量化的规范性指标体系,涵盖3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其中,“植被绿化”板块设计了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植被指数、城市街道绿视率等三级指标,从城市三维空间到居民直接感受,客观反映绿色资源的建设效果;“环境质量”领域立足空气、水、温度等健康影响要素,选取了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城市热岛指数等三级指标;“污染控制”方面以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为考量因素,设立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空气重污染天数等三级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城市健康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城市分区域、分类型的横向对比,以及具体单项指标的交叉对比印证,有利于为政府政策制定和成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公众参与城市建设提供抓手和启发,引导健康城市建设找准方向和路径,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王宇主持。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供图

《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报告成果显示了我国城市健康环境质量的三个重要特征:

一是我国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总体水平较好,其中南方城市总体比北方情况更好,并呈现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逐渐变好的趋势,表明区域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是在植被绿化中,各地区城市在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城市遥感植被指数、城市街道绿视率等方面差异较大,值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

三是由于产业结构和地理气候条件影响,中部及北部城市在空气质量与空气重污染天数指数方面相对于南方城市较差,当地政府应加强产业与能源结构的调整。

报告按照优秀、良好、中等、一般、较差五个等级对我国城市健康环境指数分值整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整体水平较好;在参与评级的80个城市中,处于优秀等级的城市有15个,良好等级城市21个,中等等级城市25个,一般等级城市16个,较差城市3个;中等水平及以上城市数量占比达76%,一般和较差水平的城市数量占比为24%。

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环境指数》成果。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供图

在80个被评价城市中,三亚位列第一名,珠海、广州、南京、深圳位列第2至5名,南宁、吉安、绍兴、遵义、北京居于第6至10位。北京是排名前十的唯一北方城市。

在区域差距方面,排名位于优秀和良好级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呈现出南方城市环境总体较好的局面;且有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的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距。东、中、西部比较,中心城市位于东部地区的健康环境整体水平较为领先,一般地级市则差距不大。

报告还指出,发达城市的健康环境水平表现突出,中等与欠发达城市整体情况类似。其中各级城市“污染控制”指标均表现最好,这得益于国家的长期持续治理。

所有规模城市的健康环境水平无显著差异。其中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以及50万以下的小城市,情况相对更好。此外,“污染控制”指标的比重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减少而逐渐增大。

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建议,报告表示,健康环境构建于经验、知识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基础之上,其形成机制也受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资源、社会情景影响,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持续性、体系性的措施进行优化。

课题组也呼吁各地政府持续改善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城市绿色空间及通风廊道等建设,在社区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宣传、教育、科普和培训,建设权威、丰富的城市环境信息资源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健康问题日益提升的需求。

企业则可进一步通过控制能源消耗与排放,对标更高环保标准,并借助自身客户和用户数量优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平台,引导客户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健康环境发展。通过持续发布第三方独立评估成果,融合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改善城市健康环境的广泛共识,形成政府、企业和民众参与的良好社会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