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天津市围绕“双碳”目标要求,系统谋划,持续用力,打出推动碳减排“组合拳”
天津市围绕“双碳”目标要求,系统谋划,持续用力,打出推动碳减排“组合拳”:深化碳市场建设,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引领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营造全民参与碳减排良好氛围……近年来,天津
深化碳市场建设,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引领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营造全民参与碳减排良好氛围……近年来,天津市围绕“双碳”目标要求,系统谋划,持续用力,打出推动碳减排“组合拳”。
“我们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国家低碳城市和碳交易双试点为抓手,统筹结构优化、能效提升、污染治理,强化政策协同、科技创新、市场驱动、示范引领和全民参与。全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日益显现。”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史津告诉记者。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碳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已经开展10年,每年对重点企业进行碳排放核查,根据核查结果组织碳排放配额有盈余或存在缺口的企业通过碳市场完成交易履约。截至6月30日,纳入全市碳交易试点的145家企业全部完成2022年度碳配额清缴工作,履约率连续8年达100%。
与往年相比,今年碳交易履约工作纳入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动态更新全市碳交易试点纳入企业名单,新增碳排放超过两万吨/年的重点行业企业8家,总数达到167家(含转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23家,其中1家同属于天津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可以说,全市70%以上的碳排放量纳入碳配额管理,覆盖面持续扩大。”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张泽生说。
同时,天津创新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率先提出企业购买的绿色电力在测算碳排放量时予以核减的政策。
“2022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碳交易试点纳入企业购买使用绿色电力共2.56亿千瓦时,相比一般电力可减碳20余万吨。”张泽生表示,实施绿色电力碳排放核减政策后,可为企业带来碳减排收益700余万元,提高了企业继续购买使用绿电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天津的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通过搭建交易供需平台、拓宽交易信息共享渠道等形式,助力企业开展碳交易。碳价格稳中有升,均价由去年34.3元/吨提高到今年6月的36.1元/吨,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在组织今年碳配额清缴履约过程中,多家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3300余万元,减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泽生告诉记者。
自给自足,探索推动
低碳示范建设项目
智能制造工厂、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近年来,天津以落实“双碳”目标为主线,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从产业优化升级、能源低碳发展、低碳管理创新等方面持续深耕,率先探索出一批低碳(近零碳)示范建设项目,在推动绿色低碳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底,随着两台风机叶片缓缓启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开始并网发电。目前,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100%使用风电、光伏等绿色电能,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节能减碳。
除了零碳码头,在天津,一些制造业企业也正跟随数字化浪潮,实现低碳转型。
“这几年,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我们以绿色生产制造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零碳工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设备主管曹志兴告诉记者,公司基于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基础数据深度采集,拉通能源数据和变量数据的互联共享,构建基于能源数据全样本分析预测模型,打造集管控、决策于一体的数字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能源数据自动采集、精确分析、精准预测、智能运维,每日可节约2.7万元用电成本。
同时,公司利用停车棚、厂房屋顶等现有资源,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完成三期共计52.24MW光伏发电项目,年度发电量可达6000万千瓦时,占公司整体用电量21%,减少4600吨标煤排放。
无独有偶,同样利用厂房发电降低自身能耗的,还有天津市金桥焊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科技)。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2022年建成投产的智能制造工厂,厂区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在建筑屋顶铺设11.2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设备,并建设两座风力发电设备,实现近零碳目标。”金桥科技安环部部长张庆勋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年节电量可达4900余吨标准煤,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5000余吨,二氧化硫110余吨。
值得一提的是,金桥科技拥有国内首个近零排放的智能一体化生产车间和电焊条一体化生产线。
焊材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业,以前的焊材工厂存在着粉尘污染、耗能较高等问题。“我们创新研发电焊条一体化生产线,通过在放线系统设计移动防尘罩、拔丝系统全部采用辊模变径、使用永磁伺服电机直驱拔丝罐等技术,有效阻隔噪声污染,在减尘1/3的同时,整体能耗也下降约15%以上。”张庆勋说。
线上线下齐动员,
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作为一项让老百姓近距离理解、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治理、监督环境管理的平台。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立足环境教育基地特色优势,加大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广度和深度,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经开区,双碳大厦可谓是家喻户晓。”经开区生态信息科耿世伟介绍,作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双碳大厦面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等,以月度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绿色低碳主题科普教育活动,推动绿色教育、绿色生活等场景走进公众日常生活。年均接待人流量近两万人次,组织参与科普教育(线上、线下)活动的人数接近20万人次。
“为了吸引更多人亲身感受、实地了解环保工作,环境教育基地还结合自身特色,针对不同参观群体兴趣特点进行不同维度的演示内容定制。”耿世伟告诉记者,通过室内宣讲、实景参观、现场实践等多种模式,推动低碳理念走进生活、落到实处、形成习惯。
不只在线下,基地将环保设施“现场开放”变成“线上开放”,组织举办线上公益科普云课堂,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知识、脱碳技术等内容开展线上科普活动,让更多群众和网友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家“云学习”,轻松便捷地接受环保科普。
此外,基地积极打造低碳应用场景,开发“绿盟碳普惠”小程序,进一步帮助社会公众了解碳排放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碳普惠模式。目前,小程序用户已经覆盖30000人次。用户可通过参与每日步行、光盘行动、绿色骑行打卡等活动获得碳币兑换低碳好礼。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优惠激励机制,突出个人绿色行为的碳资产和金融属性,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碳普惠合作的积极性,激发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活力。”耿世伟说道。
上一篇:“聪明”工厂 “减碳”有方
-
重庆碳市场将扩容至308家 碳交易推动企业低碳转型2023-07-12
-
中国生态环境部: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23-07-12
-
“碳惠天府”用户超200万人 约9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变现2023-07-12
-
累计成交额超109亿 全国碳市场运行两年总体平稳2023-07-12
-
累计成交额超109亿 全国碳市场运行两年总体平稳2023-07-12
-
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00吨2023-07-11
-
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 多个行业有望纳入2023-07-11
-
双碳周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价齐升2023-07-11
-
中电联秘书长郝英杰:我国电力碳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碳市场建设扎实推进2023-07-09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09.51亿元2023-07-07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及《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正式公布实施2023-07-07
-
建材行业和钢铁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2023-07-07
-
7月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2023-07-06
-
碳减排市场工具重启在即 全国交易平台有望7月上线2023-07-04
-
最新数据: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额突破2900万元2023-07-04
-
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链,2023年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召开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