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新闻资讯

专家:北京已基本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10-26 06:01:47
热度:1

专家:北京已基本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专家:北京已基本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通过不同形式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去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

专家:北京已基本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通过不同形式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去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十三五”时期,北京二氧化碳强度下降超过了2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20.5%的任务目标。

当前,北京市正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达峰评估,并研究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关键时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北京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北京又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加快北京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向新京智库介绍,碳中和目标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就北京市而言,碳中和目标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较小,反而有利于加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后,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并呈下降趋势。

葛全胜表示,202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约3.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升至2.4万美元,已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近10年来,北京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下降,说明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已提前达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201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3.5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比由2015年的17.8%下降至16.2%,第三产业上升至83.5%,碳中和目标将会进一步加速北京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当然,消费模式也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演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张九天表示,2020年北京市每万元GDP碳排放为0.41吨二氧化碳,处于全国省市级最优梯队,基本实现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

据张九天介绍,正在制定中的北京碳中和行动纲要将进一步推动北京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同时也将更强有力地优化能源结构及普及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克则表示,碳中和对北京市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通过新动能的培训,北京市还能够保持相对比较高的经济增速,经济总量有望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经济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除了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持续提高,还将出现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出和效益持续提高。

北京市减碳潜力较大的三个领域

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规划政策部部长王继龙撰文表示,北京市本地可再生能源禀赋相对不足,需要构建一个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净零排放”的能源体系。

根据2020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19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70%;电力调入量占25.8%,新能源的比重低于5%。实现碳中和,无疑会对北京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重要影响。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看来,碳中和目标确定之前,北京市的功能定位已经导致产业向高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发展了。双碳目标确定,将进一步使北京市重视输入电力的低碳化、公路交通的低碳化(电动化),以及建筑能效的提升。这三个方面应该是北京市减碳潜力比较大的领域。

王克则认为,和别的城市不同,北京已经没有继续压减煤炭的潜力。在碳中和背景下,对北京市能源结构的影响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交通的电气化水平会进一步提升,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占比进一步下降;二是在建筑等领域,天然气的消费增长会逐步向电气化转型过渡;三是发展本地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需要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

在接受新京智库的采访中,有的消费端企业反映,使用外调绿电比火电贵,此外,购买绿电仍然是按照同样的碳排放折算系数来计算碳排放量。

对此,王克表示,购买绿电是宏观政策、技术标准、企业意识以及行为决策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的过程。首先,地方达峰方案以及后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需要进一步区分调入电中绿电的比例,甚至专线供应绿电。其次,在数据基础可以改善的条件下,纳入碳市场的企业,购买的绿电,可以区分和采用不同的碳排放系数,从而影响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以及配额分配结果。

对交通行业的影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群对新京智库表示,一是电气化出行占比更高。为早日实现北京市碳中和目标,市政府将加大力度调整交通结构、特别是可能会加速推进电动汽车等绿色低碳交通工具的推广。二是智慧交通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北京市将加大力度发展智慧交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ICT技术实现交通实时监控、开展智慧公共车辆管理,提供出行规划服务等,提高全市交通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公路整体交通碳排放。三是共享出行迎来更大发展空间。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作为各种高碳出行方式的替代选择,共享出行在全市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发展空间将持续拓展。

北京实现碳中和或需投入1.7万亿元以上

显然,北京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要进行投入。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

此外,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包含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未来还会发生变化。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2011年我国就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省市内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试点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葛全胜向新京智库表示,当前,七个试点碳市场的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5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按每吨二氧化碳50元测算,北京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25亿吨左右,每年约62.5亿元,40年就是2500亿元。如果参照当前欧洲能源交易所出售的现货碳排放许可价格每吨55.95欧元测算,北京市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达2.1万亿元。

此外,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指出,据国内有关部门测算,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大致需要投入136万亿元。葛全胜据此表示,如果按照北京市化石能源消费占全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1.25%估算,北京可能需要投入1.7万亿元以上。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投资,相关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不低。对于北京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张九天表示,北京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要的资金不能光靠政府,还需要市场弥补缺口,所以应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至于北京实现碳中和目标中需要重点投资的领域,在王克看来,在投资结构上,包括电力、城市轨道交通、充电桩与充换电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占投资总量的65%以上,终端能效投资占25%左右。

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谢超认为,碳中和产生庞大的绿色投资规模,需要绿色金融大发展与之配套。目前看,这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例如,2018-2020年信贷在中国绿色融资中的占比高达约90%,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仅占7%和3%。

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它的绿色溢价相对低一些,可以采取风险偏好较低的信贷作为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但对于交运、建筑等行业而言,它们所依赖的氢能、碳捕捉等碳中和技术目前尚不成熟,需要资本市场加大对氢能、碳捕捉、储能等碳中和技术的研发支持。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