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交易新闻资讯

下半年绿色金融划重点: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成为金融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8-03 14:31:15
热度:1

下半年绿色金融划重点: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成为金融市场: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关于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不久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关于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不久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顶层设计指导意见。

据解振华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制定的1+N政策体系即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主要包括十方面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金融包括: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以来,央行确立了发展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基本框架的总体思路。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国家层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才能带动金融体系创新和实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期待碳减排具体实施路线图相关政策,有了路线图之后才能明确分辨哪些领域需要减排,哪些领域需要逐渐退出。路线图出台之前,实体产业和投融资机构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在金融政策层面,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发展的规划,这有待人民银行推出框架性计划,具体包括绿色标准的统一,强制信息披露,专项精准的减排政策工具等。

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今年以来,央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下半年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央行在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了绿色金融发力点,包括: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减排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实际上,早在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即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曾经透露,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

“在我国央行提出的绿色工具中,强化信息披露、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提供绿色专项再贷款、优化央行资产投向和深化国际合作等,都是国际研究与实践中所推荐的措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研报中表示。

近期,关于中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一是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二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三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四是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间机构的桥梁作用。

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标准还不统一,金融体系不能构成定位清晰的定位体系。一绿色金融本身绿色标准是下一步的重点发力方向。在标准统一基础上,要辅之以绿色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和相对透明。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基础上,需要货币政策工具和支持相关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还包括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创新等。

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成为金融市场

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需要政策引导和市场积极参与。

曾刚认为,扩大资金支持包括政策引导和市场参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资金、货币政策工具要发挥先导性的撬动性的作用,二是引导商业性资金的进入,由此形成广泛的投资来源。比如政府联合商业机构成立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成为金融市场已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

范一飞表示,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负责进行资金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大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投资跨周期研讨,风险跨周期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也认为,应将碳交易市场定位为金融市场,应推动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形成能产生足够激励且相对稳定的碳价格,并以金融监管的理念进行管理。

“目前非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机构本身还不能参与碳市场,但是通过创建相关金融产品,把金融市场和碳排放市场勾连也是一个有益尝试。”曾刚说。

徐忠认为,以金融监管理念进行管理,加强交易产品、机制及参与者的金融属性,推动衍生产品创新,提高市场流动性,将碳交易纳入金融市场体系和风控框架;目前正在修订的《期货法》应将碳配额衍生品纳入交易品种。

徐忠表示,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尽管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可以参加。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碳市场在价格发现、预期引导、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影响减排目标的有效达成。据徐忠介绍,欧盟碳市场的参与主体除了控排企业之外,还包括银行、基金、经纪交易商等各类型的金融机构。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今年绿色债券发行量、发行规模均再创新高。据交易商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截至6月30日,2021年度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93支,发行规模2332.04亿元。而同期碳中和债累计发行87支,规模1289.56亿元,占整体绿债发行量45.08%,占发行规模55.30%。

“金融绿债期限长、成本相对低,能够有效的资金来源。今年碳中和债推出以来仅短短几个月已过千亿。随着碳排放权市场的推出,未来围绕着碳减排的债券融资可能会成为新的风口,下半年规模还会继续上升。”易刚预测。

招商银行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刘东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绿色债券市场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容,未来5年绿色债券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15%以上。但目前供给和需求方链接不畅,供给方面临项目认定是否符合标准,发行综合成本较高,以及投资者认可度不高的问题。投资方面临经济效益不足,绿色投资理念践行程度较低,以及国际投资者参与度低的问题。

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推动金融机构碳排放配额的市场化价格与信贷产品创新相结合已有新进展。

近日,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发了“碳价贷”产品,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湖州银行发放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业务。

此外,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也推出了“京绿通”等支持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

比起传统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产品面临一定挑战。曾刚认为,因为会涉及到第三方认证和金融机构在财务上的特殊安排,绿色金融相关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比普通产品相对复杂。由于不同行业的减排工作不同,所以需要的产品也不同,比如可能需要除了绿色信贷以外,还需要包括绿色保险、项目咨询等多元化的服务,这就需要金融机构结合相关产业自身特点,构建一揽子综合化服务的方式。“基于助力碳排放权市场的理财产品,资管产品等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易纲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